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一章,第五节)

              第一章 大娘为你守江山

                        第五节 立皇后

公元1024年正月,朝廷以御史中丞刘筠为知贡举(进士主考官)。三月,刘筠奏请以宋郊、叶清臣、邓戬等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共计四百八十五人。

这是仁宗朝的第一届进士,实际就是刘娥治下的第一届。刘娥非常重视。当时礼部奏宋祁为状元,叶清臣为榜眼,宋郊为探花。宋郊和宋祁是亲兄弟,宋郊为哥哥,宋祁是弟弟。

刘娥一看名单,觉得弟弟在哥哥前面,很不体面,因此特意擢升宋郊为状元,宋祁反而被降为第十名。但是宋祁应该对哥哥宋郊是服气的,因为宋郊已经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加上此次殿试的状元,他是连中三元的主儿!

刘娥让宋郊做状元,难免有树立“连中三元”典型的意图,试想,仁宗第一届进士考试,就创造了一个“连中三元”的开门红,能不是好兆头吗?

宋郊、宋祁两兄弟俱以文章名动天下,而且同榜登第,殊为罕见,世人尊称他们为“大宋”、“小宋”。后来宋郊改名为宋庠。

这年,赵祯虚岁十五岁,皇帝的婚姻大事也提上了议事议程,九月,刘娥选中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为皇后。当时赵祯身边有位张美人,很得赵祯宠爱,赵祯想立她为皇后,刘娥不同意。

刘娥的理由是:“外戚之家,很少能以富贵自保,因此要选衰旧之门!”其实刘娥这个理由很难站住脚。

郭氏的父亲是郭守璘,母亲是明德李皇后的姐姐,郭家可以说是富贵长盛人家,哪能算是衰旧之门?不过刘娥要这样说,赵祯也无能为力,只能服从,其实少年皇帝选皇后,太后参与其事,无非是彰显权力的一种手段而已。

十一月,正式立郭氏为皇后。但是赵祯对郭氏比较疏远,一心扑在张美人身上。

好事刚完,坏消息又传来。

十二月初,北方边境传闻,辽国境内在举行大阅兵,更加忧心的是,契丹朝放出风声,要在阅兵之后,辽主将狩猎幽州,契丹会不会假装游猎,乘势大举入侵宋朝?此时两国停战讲和已经二十年,朝廷人心惶惶。

刘娥、赵祯急忙召两府大臣垂询,大家都道:“准备粮食,训练军队,以备不测!”

唯有枢密副使张知白道:“不可,契丹与我国修好,时间并不长,如今他们有这个举措,无非是认为陛下刚即位不久,以此试探朝廷的动向,我们怎么可以先挑起事端?如果实在不放心,莫如以黄河决堤名义发兵防护河堤,他们也不会防备!”

众议此计甚妥,不久,契丹果然返回,边境安然无事。张知白眼明如炬,为第二年上位宰相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公元1025年七月,夏竦依附宰相王钦若和内侍张怀德,被任命为知制诰。

此时,知邵武军吴植染病,想调换工作岗位,因为吴植曾在王钦若手下工作过,而且受过王钦若举荐。吴植通过殿中丞余谔向老领导王钦若送黄金行贿,以达目的。可是他们没有对接好,余谔的黄金还留在手里没送出去,吴植就派人上王钦若的门问前程。王钦若茫然,索性将来人送官府审讯,结果吴植、余谔被罢官。

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王钦若也多少有失察之过,赵祯下诏不予追问,但刘娥心里不痛快。所幸王钦若病得及时,也走得仓促,十一月,王钦若卒,享年六十四岁。

王钦若死后,朝廷赠他中书令,谥号“文穆”,录用他的亲属和亲信达二十多人,宋朝开国以来,宰相受的恩典之重,还没有超过王钦若的。

王钦若狡诈多端,后来仁宗才有所醒悟,对宰相王曾道:“王钦若久在政府,现在观其所为,真奸邪也!”此时王钦若已安卧墓中,岂能管得身后事?

王钦若并未列入《宋史.奸臣传》,实是他的幸运!


佐料:前文所说的张美人,并不是张贵妃,即温成皇后。

张贵妃是张尧封的女儿,张尧封进士及第,在石州推官任上早亡。其妻钱氏本想带着小张,投奔在蜀地为官的伯父张尧佐,张尧佐却以川蜀路途遥远拒绝。小张孤苦无依,钱氏无法,便领着女儿入宫,小张分在杨淑妃身边服侍。

小张长大后,亭亭玉立,饱满欲裂!一次偶然机会被赵祯看见,收入囊中。

小张明眸善睐,巧慧聪明,善于逢迎,赵祯十分宠爱,先封为才人,进为修媛,再为美人,最后在公元1049年封为贵妃。小张华丽转身成了张贵妃。

张贵妃出生于公元1024年,因此,赵祯在公元1024年立郭氏为皇后时,《宋史.列传第一.郭皇后传》记载“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刘娥)难之。”

赵祯想立为皇后的张美人,显然不可能是张贵妃。这位张美人是谁?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们在《宋史.仁宗本纪.二》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十一月乙丑(初三),追册美人为张氏为皇后。可见仁宗对这位张美人很用情。

张贵妃于公元1054年薨逝,年仅三十一岁。赵祯十分哀悼,追封她为皇后,谥号“温成”。其父张尧封被追封为清河郡王。

而那位不愿收留小张的伯父张尧佐,却因为张贵妃的原因,后来显耀富贵之极。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彩纷呈宋王朝(第二部,第一章,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