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本书《万历十五年》(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在当时的中国看来,似乎并没有发生任何值得纪念的大事情。就连这本书的英文版本的题目都是“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译过来是“1587年,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而放眼世界,1587年,是西班牙无敌舰队全部出征征伐英国的前一年,海洋远征和霸权的时代由此开启。

一边是轰轰烈烈的时代变革,一边是明朝社会的一潭死水,黄仁宇先生选择这一年作为写作背景,又选取了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人物和事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为人所察觉的细小变化,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日后掀起狂风巨浪的机缘。这就是黄仁宇先生提倡的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方的比较,凝视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本书里,黄仁宇先生将这些不为人所察觉,又能够掀起风浪的细小冲突反映在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六个人分别是:行政首脑张居正和申时行、万历皇帝朱翊君、军事将领戚继光、道德楷模海瑞以及思想家李贽。我们听到这六个人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似乎属于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这六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悲剧性

张居正:名声赫赫,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央,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首创考惩法,类似今天的考核制度;经济上,他主张节约宫廷费用,同时解决了赋税不均的问题;军事上,他大力完善军备,任用名将除倭寇,扩大了边境的贸易。但他死后他的改革被迅速推翻,家族也被政治清算,几近灭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申时行:作为张居正的接班人,黄仁宇先生将其塑造成一个和事佬的形象,一直被夹在皇帝和文官政治集团之中,成了文官集团和皇帝之间的金牌调解员,因为他是一个政治上的中庸派,又是一个信奉道德治国的人,后期更是被迫辞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万历皇帝:他作为天选之子,照道理来说应该是万人之上,但是却被文官集团绑架,原本打算大干一场的万历,不得不发现他只是一两老旧车子上的零件,做着早已规定好的动作,一旦自己想设计两三个动作,这辆车子的其他部件就会集体抗议。让万历彻底心灰意冷的导火索是无法让自己喜欢的儿子成为太子,于是以28年不上朝作为抵抗,成了有名的旷工皇帝。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海瑞:说到这个人,不知道大家对《海瑞罢官》这部电视剧还有没有印象,剧中的主角正是海瑞。在我们的影像中,海瑞正直廉洁,但海瑞高尚的道德几乎成了一种精神洁癖,以至于他漠视潜规则缺乏情商,政府也非常的两难,又要表彰他暗地里又不希望出现他这样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戚继光:虽然有着突出的军事能力,却终身不能实现心中所想。

李贽:明朝思想家,因为举止骇俗而被弹劾,最后在牢房里自杀了。


他们每个人在当时都是天纵之才。但为何却落得个悲剧收场?黄仁宇先生告诉我们,这些悲剧虽然发生在他们身上,并非仅仅是个人原因,他们的悲剧结局其实早就由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时代所决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本书《万历十五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