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

学习笔记6-30


1,怎么讲呢,我好像已经习惯了非必要不出市的生活。现在就算放我出去玩,也有点茫然,不知道该去哪儿,该去找谁干什么。这个时候本就应该攒钱,更何况一切都是不确定,万一去的城市突发疫情,就非常麻烦。反正日子就这么回事,过一天算一天吧。 《肖申克的救赎》


2,一部已经烂尾两年的小说,因为360老板周鸿祎的一句话,作者满血复活,凌晨1点连夜更新,社会太现实。 我没怎么追过剧,但是我感受过追剧,例如我写日记的时候,只要一更新,瞬间千人在线。


我一直都觉得,追剧是学生时代的事。


我出第一本书时的责任编辑,今天已经是教育社的社长了,那时我们经常一起出差,他一到酒店就急忙开电脑,迫不及待的感觉。


干什么?


追网络小说。


互联网时代,为什么作家反而不受宠了?


因为,舞台开放、公平,谁有本事谁受关注,反倒是一些互联网写手彻底火了,粘稠度非常高……


3,你有你的规划,世界有世界的规划。


4,必须保持时刻学习,否则?


等我们老了,孙子们会有千万种方式来算计我们。


有时,看着我爹我娘去领免费的鸡蛋,我想起与他们同龄的作家、企业家,我就在想,为什么人家那么通透,我爹我娘这么愚昧?


因为,我爹我娘一辈子没有认真读完过一本书。


几乎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


没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从而,逐步落伍了。


5,内在过于匮乏的人是不可被分享的,当你跟他分享的时候,他要么以为你在显摆、要么觉得你在竞争、要么觉得你在提要求。


8,两性的永恒爱情,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骗局”。当我们看某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时,主角双方通常都没活到能够让他们发现彼此的爱情并不永恒的时候。自发的“白头偕老”一般也只可远观,走近细看也许也会看到很多无力的依赖、强势的控制、或者隐藏的pua在里面。也见过那种通过双方共同的成长、双方各自内在不停的工作而达成的真正的白头偕老,彼此是对等的、尊重的、自由的又是依恋的,但这种“人间奇观”是非常非常少的,亿万分之一也不夸张。所以,《泰坦尼克号》必须弄死杰克。



说到能量级别的回应。老师举例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打招呼:一个人很热情地对另一个大声打招呼:嗨!另一个人就冷冷地:嗯。


这就是无形的能量落差伤害。


也许有人会觉得:太玻璃心了吧,难道不能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回应吗?


但这是另一个问题。要清晰交流,先要明白提问的焦点,针对性给出答案,再提另一个。


这里面的问题顺序就是:


1、能量落差会带来伤害。


2、能量落差的伤害如何调整。


交缠在一起,就会失焦,产生混沌。认为“玻璃心”的人,其实就是认为这种“伤害”需要完全由认为自己被伤害的人消化,冷淡回应的人不需要负责,因为他有任意回应的自由。感觉是同样的问题……


12,腾讯大股东减持股份,这件事该怎么看?当年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拿了220万美金入股腾讯,不到2年的时间李泽楷就把腾讯的股份卖给了现在的南非报业集团,南非报业集团成了腾讯最大股东。当年南非报业集团从李泽楷等其他股东手中买下了腾讯股份,花了3200万美金。21年过去了,3200万美金现在变成了1300亿美金,21年赚了4061倍。李泽楷当年没有卖出,现在就是香港首富,比李嘉诚还有钱。投资比的就是眼光,李泽楷现在应该很后悔,但后悔是没用的,投资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当初卖掉腾讯,一定认为腾讯没多大前景。当年创业初期一直亏损的时候,马化腾还想80万卖掉腾讯,卖不掉。这个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南非企业未必就是看多中国互联网,也许只是类似挪威国家基金一般,配置全球资产,仅此而已。


李家为什么不看多腾讯?


因为,他们太懂大陆,感觉大陆对互联网应该是处于高度管控模式,未必有太强的发展空间。


今天,有微博,有各类群。


大家可以自由发言。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微博之前,出来过多款类似的交流平台,都被扼杀了,老百姓咋能随意公开讨论社会呢?


曾经有位大BOSS来我们书店,他问了我一个问题,让若1983年你有20万,你会去北京买套房吗?


他最终的观点是,不买就对了。


因为房产真正的高速发展,是2000年以后,而在1983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来评估你的投资,就太普通了。


所以,不要怨大家没有前后眼,没有高瞻远瞩。


而是……


14,清朝御前侍卫一般都是八旗贵族子弟担任,可在御前带刀行走,所以一定是皇帝挑选过的亲信,不仅品级高,最低都是正六品起步,最高是正三品,更重要的是将来升迁调补很方便,可以改任文职,待遇还特别优厚,能做御前侍卫将来就是前途不可限量了,纳兰性德是自己心气高,不喜欢走这种捷径,但不代表御前侍卫是个不好的差事,正相反,一般人羡慕还来不及,和珅傅恒都是御前侍卫出来的。不过这只限于清朝,搁其它朝代没这种说法,大家比较熟悉的包青天里的展昭的官职,御前四品带刀侍卫,其实宋朝压根没这职位,因为原著作者是清朝人,所以原著大量用的都是清朝的官职和司法体系。


15,妇女们要时刻关注老公的能量变化。老公耀武扬威不要紧,要是他开始关注家里狗屁倒灶的事了,开始控制家庭支出了,就是能量下降的表现,大概率事业走下坡路赚钱艰难了。这时候你就要开始长点心眼,攒私房钱了。 不然好衣服好化妆品不让买了,健身课不让上了,你就再也当不了小公举了。


17,手机静音其实增加了压力。《人类行为计算机》杂志上的研究,有些人将手机置于静音模式,认为这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分心。但研究人员发现,对于那些有害怕错过(FOMO fear of missing out)的人来说,这实际上会增加他们的压力。


20,“每一个人,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对于他本人而言,是几十年,而对于我而言,只有几页,前一页他很牛,后一页就没了。” 有时候不理解历史书上的很多人,为啥要那么折腾呢,明明已经功成名就了。可能他们想的就是为了多留下几页吧。


21,回避基本层面的价值观认同,仅仅追求利益联结的经济全球化,注定是无法持久的。这不是预言——这是历史的总结。可以换种说法:价值观就包含利益,价值观就会带来利益。更自由更独立更能掌控自己的人,本质上就是带来更广泛更均衡的利益。人类社会向前就是不断确定更新价值观的过程。想起了电影《跛豪》到了结尾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劝他收手,这一次ICAC是来真的,他依然还是执拗的认为还是钱的问题,只要钱砸得够多,就不怕使不得鬼推磨。现在相当一批人就是类似这样的想法,觉得无非就只有利益问题,只要利益到位了,就谁都听咱们的了。没有更新对人的需求层次的认识。30年前50年前贫穷,人会为了口吃的铤而走险,会为了口吃的下跪匍匐。显然现在还抱着这种思维,认为给你口吃的你就会跟我走。


22,临床医学成为高考热门专业,不是因为医学前景好了,是其他专业都不行了。医学这个行业有个特点,越老越值钱。


23,有时候结婚不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离婚才是 。


25,一个人在30岁之前,他的事业、感情不顺,大概率是由父母造成的,责任在父母,父母不行,娃就不行。40岁后混的好不好,责任就在自己了,40后还混不好,以后也不会有机会混出名堂,如果出身不好,翻身的机会集中在30岁到40岁之间,这十年如果混吃等死、怨天尤人,这辈子算真的废了。聪明人要抓紧时间赚钱,不放过任何一个翻身的机会。一个人要获得理想中的成功,其实真的不容易,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了。罗翔说:“我们一生中95%事情可能是自己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那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正如30岁前的自己,往往就是活在那身不由己的95%。然而我们凡事还是应该尽力而为,但求无愧活过一回。董老师说的对:要把身边每个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当救命稻草一样供养着,他们才是我们的恩师,才是真正可以改变我们命运的人。


26,文化有时候就是一种习俗、感觉和感情,比如中国人的“孝”。你对西方人讲filial piety,完全没有意义,it does not ring a bell at all 因为头脑里没有这个概念,当然他们和父母也有感情,但那个和孝还不一样。“孝”字在中国演绎了两三千年,包含无数文字、影像、故事和思考 。文明是一种催眠程序,不同的文明使用不同的催眠程序,各有特点。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看《风骚律师》这些有美墨背景的影视作品,就会发现他们极强的家庭观念和对家族长辈的尊重。它与孝当然不完全一样,但也并非不可通约。


27,想起读书那会儿,考试压力真的大到喘不上气。期末考/月考/周考/单科小测试,天天考天天排名,考完数学考英文,每天都在因为考试焦虑。而且当时处于那种环境氛围中,你想放松都没办法放松,大家卷个你死我活,每天就是分数分数分数。现在虽然生活压力也不小,但我只要想到这辈子再也不用考试了,真的开心,做梦都能笑醒。关于这个事,我有两点看法:


第一、高中三年可以建立一个人的基本逻辑底层,三年摄入了太多太多,读没读过大学差别不大,但是读没读过高中,俨然两个人。


第二、考试本身就是抗压训练,茅侃侃自杀时,有朋友讲了这么一段话,他没念过高中,没经历过一次次的挫败训练,从而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


最后,我认为普通家庭把教育的第一目标应该调整为:让孩子考上高中,并尽量选择理科。


否则?


他长大后,信司马南,信中医,妖魔化转基因。


29,电影《白鹿原》中的经典片段:华阴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这大概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文化里最接近于现代“摇滚乐”的一种形式了,第一次看这段的时候真的被震撼得浑身发麻。有过一个组合,可以去搜来看看:中国之星谭维维华阴老腔《给你一点颜色》。不要选春晚版。


30,董老师说过,创业者,只需要思考与决策就可以了。


34,小漂亮女生还会经常受到身边朋友鼓吹“这么漂亮为什么不做网红?为什么不做主播?”但… 凡事没那么简单,网红并不是越漂亮就越能火,但能靠颜值在网络上火起来的漂亮,一定是发张照片就被全网流传的,没达到这个程度就做不了。抖音上,凡是我刷到觉得很惊艳的,一查看粉丝数,基本就是百万起。我们身边所谓的漂亮的女人,真上了抖音,没多少粉丝……本地这些名媛经常在我餐厅聚餐,她们也会开直播,能有三五十个人围观的就算不错的了,有的直播间一个人都没有。颜值这个东西,那才是真正的全国海选,差一点都不行!


38,他伤感地想起自己二十岁的时候,曾经那么喜欢读书喜欢文学,他曾经写下过一篇小说,李光头,读完后大声赞扬。这么多年下来,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不读书不读报,如今突然发现自己连信都不会写了。余华《兄弟》 为了保持状态,应该坚持每天都写点什么。


41,我们对一件事的释怀过程,是从不想说,到可以说,到不屑说。


42,有一个人际关系小技巧——对你好的人,你就对ta好。根据别人的反应制定对等策略,是一个很容易判断并不易出错的技巧。对你坏的人直接远离即可,无需缠斗,将这份时间精力去花在维护“对自己好”的关系上。长期下来积累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良性互动关系,无论爱情友情事业合伙,都不会过的太差。


43,目前为止日本最安全稳定的申请签证项目。投资日本农业项目,投资3000万日元,第三方收益担保,回报稳定,申请日本经营签证,全家享日本教育医疗福利!给朋友的建议:来日本最好有农业方面的从业经验,这样入管局才好审批;如果没有经验,可以从自己的本职行业出发,结合日本市场、技术的来延展,成立公司;这样下签的概率更高;下签之后来日本再做其它投资,这样更稳妥。十年前,我们研究过这个事,当时最好的红利期是公寓投资,公寓投资的年回报率在12%左右,但是公寓投资没有对应的签证,最好拿的投资签证是投资开发温泉,年回报率6%左右,当时朋友喊我一起去考察,我没去,他去了,他是看好了医疗以及教育,目前孩子在那边读大学。小日本有什么好的?小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剧本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国内的剧本多是编剧个人创作,欧美的编剧多是团队创作,更加的严谨。


45,成熟的一个重点,就是分清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然后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如果总是盯着无力改变的事情,你是在浪费时间,你走上了一条通往废物之路。 当年,老师给的建议是: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46,说一个常识吧,其实在分税制改革一直到土地财政以前,拖欠教师工资,是一种常态,而今天人人羡慕的公务员,在不少财政紧张的地区,低薪甚至发不出来薪水也是经常发生的,即使财政比较富裕的地区,薪水也不值得羡慕。考公热,这件事,其实也不过就是土地财政兴起以后的事儿,确切地说,各位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工资,本质上跟男足一样,其实都是卖地卖出来的,都是房地产给发的。过去,反腐力度小,大家敢吃敢喝敢拿,但是呢,也敢干事。今天呢?廉政了,大家都胆小了,也不干事了。可批可不批的,就不批了。


47,家庭中最怕的是什么?是内耗。夫妻双方互不赏识,互相拆台,互不支持,否定对方的想法,教子理念相悖,不闹独立闹对立,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成就大事。 夫妻双方为什么不赏识?

最常见的是两种:

要么,收入差距太大。

要么,学历差距太大。


48,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

他忘记补充一点:

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这不是什么两姐妹,而是同一个人的修图前后(左边是修图前)


52,众所周知,我国的考试系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通过了会试即可成为候补从九品,如今改名为:高考、省考、国考。我以前分享过心得,核心就是刷题,刷本省的,附近省的。


53,其实,对普通人来说,老公这种存在,不拖后腿,不多干涉你自由生活,就算非常好的了。再多指望,就是你自己帮自己找不痛快了。


56,莫言头像雕塑亮相上海。


57,推荐格非这一段五分钟访谈。

“我们对情智的教育应该提早到小学。培养人格,和学习知识同样重要”,“人格过于单一了。这些问题社会迟早要还账。”“有一个清华的学生向我提了个特别好的问题:我们这些人其实都生活在对平凡的恐惧中,那么这个恐惧是从何而来的?”“欲望是被文化放大的,本来你不需要,可社会告诉你需要。”


58,经常在一些平台上刷到大家洗的稿。浏览量真不小。比我的高。我只面向私域,少数人。我只是觉得,这个东西,核心还是需要持久,需要以年为单位去规划,偶尔发上几周,没什么用,另外,最好是加上自己的思考。

否则?

就成了农夫山泉。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60,只要是骨折就有两点显著特点。


第一、剧痛。


第二、鼓包,因为骨折对应着血管破裂。


这次给我开的是普通片,100块钱。


上次我骑车摔伤是双源CT,730块钱。


做完以后,我接着回去找医生,医生一看,说骨头没事,软组织挫伤,我问需要不需要拍个双源CT?


他认为不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