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中国少了一位经济学家,多了一位语言学家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每当打开手机、电脑,我们都很自然地用拼音输入法

拼音是认字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

而中国汉语拼音的制定与一位老人密不可分

他就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因为他,汉语拼音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中文输入法

(一)

1906年1月13日,

周有光出生在江苏常州青果巷


青果巷名人辈出,曾有语言学家赵元任、

革命先驱瞿秋白、剧作家吴祖光等



年小的周有光受到家族的耳濡目染

12岁进入常州中学


这为他以后学习中国传统文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更让他萌芽出了从世界看中国的想法

(二)

1923年,17岁的周有光考入了

享有“东方哈佛”的上海圣约翰大学

主修经济学


圣约翰大学的字母顺序的科学管理

让周有光对语言文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大学期间,周有光积极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她就是张允和

(为张家四姐妹之一,大姐张元和与小生名角顾传玠结为伉俪;三妹张兆和为沈从文夫人;四妹张充和为美国著名汉学家傅汉思夫人)

张家四姐妹


1933年,周有光和张允和结为夫妻,婚后共赴日本留学

周有光和张允和


1935年,放弃日本学业返回上海,任教于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家人逃难到四川,先后在新华银行、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本局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

1945~1949年,前往美英等西方国家工作

在美时,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交流语言文字学

赵元任的思想对周有光产生重大影响


1949年上海解放,周有光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同时在上海新华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兼职。


(三)

建国后,中国的文字改革拉开序幕

1954年,由于之前发表的关于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论文和书籍

周有光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受邀担任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

1955年秋,周有光参加中国文字改革会议,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周有光的人生出现了分水岭。

从此,中国少了一位经济学家,多了一位语言学家


1958年,周有光在高校讲授《汉字改革概况》

系统全面总结了三百年汉语拼音字母的演进史和中国人自创拼音字母的历程。

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

新中国的扫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个文盲通过学习15-20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学习100小时就能认识1500字

汉语拼音的推广普及使无数中国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四)

为解决汉语国际化问题

1979年,周有光出席在华沙的国家标准化组织会议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会上发言

提倡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音汉语的国际标准

最终在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


半个世纪过去了

汉语拼音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四)

他经历过晚晴、北洋、民国和新中国,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变迁。

2017年1月14日,周有光逝世,享年112岁。

但汉语拼音方案永远留了下来,

26个汉语拼音字母成为人们认识汉字的重要工具。

如今,汉语拼音已然成为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他,中国少了一位经济学家,多了一位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