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之7:把握系统15大生存法则,与系统共同起舞

欢迎关注@十品小官,分享职场经验,品味职场乐趣,分享读书心得,促进个人成长!

最近认真地读了一本书《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讲述了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驭繁的智慧,建立整体、动态、连续思考问题的系统思维模式的问题。对于读者领悟系统思维的精髓,更好地做好事做好人,具有莫大的现实意义。

读完以后,颇多感悟,形成了读书分享。此篇为分享之七,也是最后一篇。

系统思维让我们理解得越多,就会让我们越发认识到,原来世界万物如此复杂,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根本无法通过某种方式,对系统作出准确预测,也根本无法精准控制。那么,学习系统思维到底有什么用呢?

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去无限想象;不可控制,但我们可以去设计和重构;不为我用,但我们可以顺应系统变化趋势有所为。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出来了,那就是与系统共同起舞。

1.跟上系统的节拍

系统的节拍是什么?就是系统实际数据的变化态势。比如,在你的记忆里,多数是降水量逐年减少,实际上果真如此吗?当你查看历年来的降水量数据之后,你会发现,真实情况是降水量的波动性增加了,而年降水量绝对值并没有减少。

真实观察系统中的各种变量变动情况,认真观察系统运作情况,有可能的话,用图表方式做出实际数据变化态势图就是最佳方式。

2.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心智模式是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是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影响。

观察到系统节拍以后,对系统进行精准表述,就是我们内心中隐藏的心智模式。这也是正常或不正常的思维定式,我们可以用各种证据对其进行检验,找到正常,舍弃错误,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信息的偏差、延迟或缺失,会导致系统出现错误,这对决策者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因此,一定要保证反馈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让系统运作得更好。需要知道一点,有些时候,信息会出于某种目的造假、隐藏、歪曲,这更需要我们认真地观察、思考和分析,减少失误。

4.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语言是我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包括我们的心智模式也大多通过词语来表达。因此,必须确保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来准确表达信息的真实、具体和准确。还要对语言不断进行扩展,以便能更有效地表述越来越复杂的事物,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5.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系统里有很多指标是可衡量的,比如产品的数量、重量、大小等,这些数字我们经常当作衡量绩效的重要因素,成为评估、奖励的依据,更容易让人重视。但还有些指标是不可量化的,如忠诚、热爱、偏见等,虽然无法量化,但谁能否认忠诚、热爱、偏见的重要性呢?关键的是哪个重要,哪个就是关注重点。

6.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所有系统都是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系统的反馈回路也是动态的、变化的。现在的政策可能是好的,但过几天可能就因为跟不上变化,而成为阻碍发展变化的障碍。

所以,对于任何系统,不仅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更要制定动态的、有针对性的政策,能够及时地灵活调整。特别是在面对多重不确定性的情况,不仅要包括反馈回路,还应包括对其中的各种反馈回路进行调整(可称之为“调整回路的回路”),适时地进行改变、纠正或扩大。

7.追求整体利益

不能偏重和放大系统中的细枝末节,反而忽略了整体目标,甚至为了小节而招惹更大的麻烦,那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有的工作,应该是为了系统的整体利益而服务,一定要瞄准那些能增强系统整体性能的要素,包括增长性、稳定性、多样性、适应力以及可持续性等。

8.聆听系统的智慧

在你介入或干预系统之前,一定关注一下那些已经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有价值的一定是有助于系统自我运行的力量和结构,对这些一定要多扶持和鼓励。坚决不要成为一个粗鲁、莽撞、没脑子的干预者,因无知而破坏了系统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

9.界定系统的职责

系统也有自己的职责,有的来自内部,有的来自外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认真分析系统行为,界定到底哪些是外部职责,哪些是内部职责。特别是在系统内部,有一些简单的任务,可以增强自身的职责,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其行为的后果。

10.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世界是复杂的,而我们的心智模式又有太多欠缺,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自以为多么有知识,也要保持谦逊,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对于系统思维来说,学习就意味着不断试验。坚持到底在这里并不是聪明的做法,要学会随机应变,小步稳走,认真地观察和试验,愿意顺势而为,随系统改变自己的路线。

11.庆祝复杂性

我们很多人患有“强迫症”,天生喜欢直线的、规则的、有序的东西。但在现实中,万事万物却大多数是非线性、不规则、无序的,混乱不堪,难以预测,恰恰是这样才使我们的大千世界变化万千,异彩纷呈。

12.扩展时间的范围

世界不仅仅是复杂,而且发展变化越来越快,这就造成了人会有短视行为,凡事更多地考虑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忽略长期利益必将走不太远,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大家族重视后代教育的原因,甚至在南美一些原住民文化里,他们决策甚至考虑到未来七代。按照系统理论,既不能忽略长期也不能忽略短期,严格来讲应该是既要抬头看路,又要低头拉车。

13.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系统思维里,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要不得一点门户偏见。可以把一个系统比作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正确做法是把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人放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研究,目的就是跨界沟通,求得最佳解决方案。

14.扩大关切的范围

要知道,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单独存活。我们人类的任何一部分都与他人以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不可分割。很多时候,特别是关联特别近的系统,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紧密相连的关系。

15.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善是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还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易行难,虽然系统思考不能填补这一鸿沟,但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进行分析,并继而找到突破点,从人类精神的角度,告诉我们能做什么,以及必须做什么。

这是关于读《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的第七篇,也是最后一篇分享,如果觉得有趣有料,请关注@十品小官,查阅其他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思考之7:把握系统15大生存法则,与系统共同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