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灵魂拷问帮你找到自己

【0511 每日一问】

请用一个生活工作小事件说说,你常用的应对姿态是什么?这个应对姿态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和需注意的地方么?“应对姿态”请搜本群聊天纪录:【0511 心理小tips】张杰西

1. 平时遇到事情,常用回应的姿态是“没关系”。

2. 好处是比较豁达,很多事可以想得开。

3. 但需要注意的是急于说出的那句“没关系”背后,在于把别人看得重于自己,不愿面对自己和别人产生冲突的情形,所以条件允许都会选择妥协,退让,只要对方ok就好,反正自己没关系的。

4. 以后要更多地关注话语背后的力量关系,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退后一步没关系的角色。

【0512 问自己】

你可以不喜欢某种感受,但是接纳和共处。在接纳和共处之前,我们一起来“看见”感受吧。请用一个生活或工作小事件说说,你的应对姿态背后,是什么感受?开脑洞想想,这个“感受”给你带来什么力量和要注意的地方?

#张杰西#

1. 对于不能自主安排假期这件事感到很不开心,但在家庭责任面前,还是会让小我的利益妥协。

2. 结婚之后,几乎大部分国家法定节假日都分配给婆婆、妈妈两家。其实很希望能够自由安排假期,自己一个人静静独处也好,出去走走也好,可总是让位给回家。倒也不是觉得回家不重要,但不想让它成为假期的唯一主题,深入想来,或许是自己不喜欢那种一成不变的模式。

3. 那么,为什么不喜欢还会去做呢?因为不想让家人失望,所以,根因还是在于把别人的喜怒哀乐看得重于自己的。就好像那个懂事的孩子,虽然也想吃糖,但觉得不该哭闹。所以默默告诉自己,这次吃不到也没关系。

4. 这种感受带给我的力量是,这是自身内在需求和外在情形发生冲突时的摩擦,但至少证明内在有强烈的渴望。

5. 需要注意的地方: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后,不要一味地退让,尝试表达自己的诉求,然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付诸实践。

【0513 问自己】

请结合事件,捕捉一个“感受的感受”,并说说你有没有新的选择?“感受的感受”请搜本群聊天纪录:【0513心理小tips】

#张杰西  每日一答#

1. 一次感受:想结束一段友谊关系,一直没能脱离,结果对方另外的朋友过来试图调节,大意表述是“对方那么好的伙伴,你怎么忍心呢?大家没有什么矛根本盾,有什么不能化解呢?”

对于已经在这段关系泥沼中挣扎了很久的我终于忍不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的确,她很好,没有人否认,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不知如何分开的缘故。但是大家所认为的好并不一定适配于我,冷暖自知,她即便再好,我们相处的时候是痛苦的,折磨的,又何必勉强呢?你们总让我退一步,考虑她的感受,可谁又考虑过我的感受呢?”

2. 感受的感受:平时基本没有和人红过脸,却在那次别人介入试图调解时不可遏制地宣泄出了内心的感受。前面对于关系的表述都是在心里反复思考过的。最后一句说出口时,竟然连自己都惊讶了。对啊!所以那段关系悬而未决的原因在于总是顾及对方的感受,而其实那个愤怒是借那个契机发给自己的。

3. 当时能够有明显的对于感受的感受,仿佛自己幻化出另一只眼睛在旁观。如果有新的选择,我会尝试在挣扎不定时,以对话的形式更明晰地观照内心。毕竟自己是看不见的,撞上了什么反射回来,才会恍然惊觉:原来我是这样的。

【0514 问自己】

请结合事件,捕捉一个背后“观点”,并说说你有没有新的观点可以选择?“观点”请搜本群聊天纪录:【0514 心理小tips】

#张杰西 每日一答#

————————

1. 母亲节被许多给妈妈的爱和祝福刷屏,不知道大家和妈妈的关系是否真的像朋友圈那么亲密,至少我不是。当然我承认我爱妈妈,但却不曾活成她期待的模样,所以,内心总有一种愧疚感,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女儿。

2. 观点:听话=好。

3. 新的观点:

听话就是顺从对方的意愿,取悦对方,如果真的做到言听计从,是真的好吗?当你无法尊重自身的体会和感受,只为取悦别人时,这种快乐也是虚假的。

另外我想到,就像小时候父母带孩子一样,即便很宠爱,但多少有分寸,不可能完全遵照孩子的意愿。一句经典的老话就是:不可能孩子要星星要月亮也给他摘下来。

那么如今是否可以同理应用于和父母的关系呢?选择性地让对方顺心,同时保留自己的观点。

【0515 问自己】

请结合事件,捕捉背后1-3个“期待”,感谢“旧期待”给过你的力量,也说说你有没有新的期待可以选择?“期待”请搜本群聊天纪录:【0515 心理小tips】

#张杰西  每日一答#

————————

1. 有期待,要说出来:

平时和妈妈沟通不多,因为每次聊不拢就弄得不欢而散,为了不给彼此添堵,都尽可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

直到一次忘记聊什么,妈妈再次习惯性担心劝阻,我终于摊牌,告诉妈妈自己这些年的成长,已经可以独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知道妈妈的担心是出于关心,所以总是往坏处想,但这样会很打击自己。

如果可以,希望妈妈化担心为鼓励,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和妈妈分享胜利的喜悦,而不是受到无尽的指责。妈妈看了留言后,也有触动,之后的沟通便有缓和。

2. 与其指责“你怎么不……?”,不如期待“让我们来……”

刚刚进入婚姻时,像两个小孩过家家,谁都不肯吃亏:“你怎么总是乱丢鞋子呢?”“你也没好到哪去,你看看,卫生间地上都是你的头发。”然后越说越不开心,谁都不理。

后来慢慢学习相处之道,其中一条是说出对对方的正面期待,不是“你怎么不把鞋摆好?”而是“我希望你能把鞋摆好喔!”

但实践后发现,即便表达了正面期待,对方还是欠缺行动。怎么办呢?很重要的一点。“改变,从我做起。”

于是每次一起出发或回家,都会率先把自己的鞋子摆好,然后引导对方加入行动。如果对方做到了,就赞扬到“老公真棒!你看,我们的小家现在变得很整洁漂亮喔!”

3. 不要让不合理的期待成为精神上的强买强卖

有一次去见许久未碰面的朋友,原本想聊聊彼此最近的改变和成长,结果对方从头到尾都在讲各种八卦。记得当时自己没说什么,只是一边听着,一边默默哀伤,难过以往志同道合的默契不复存在。

是的,我很看中朋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所以对于曾经很聊得来的朋友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继续聊人生聊梦想。

但我忘了,人是会变的呀!就连自己都会改变,为什么要强求别人呢?同频是一种幸运,不同频就送上祝愿。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先认真听对方讲述身边发生的事,然后询问对方为什么关注这些,如果情况允许,再问及对方在自我成长方面的改变。

放下不合理的期待,才能更好地尊重此时此刻的对方,自己,和这段关系。

【0516 问自己】

请结合事件,捕捉双方背后的“渴望”,因为看到这个“渴望”,你有什么新的选择吗?“渴望”请搜本群聊天纪录:【0516 心理小tips】

#张杰西  每日一答#

1.     平时不会特别注重节日的仪式感,去年过小年的时候,本来要加班,爱人单位也有聚餐,就打算自己一个人点外卖凑合一下。结果快到下班点的时候,他问我忙完了没。我说:“怎么了?你不是聚餐吗?我要再忙会,自己点外卖就行。”然后他让我早点忙完回家吃饭。

2.     当时还挺纳闷,于是把手头的活忙完就回家了,吃完一桌好饭后闲聊起来,才意识到,他放着海鲜大餐不吃,非要回家做饭,就是因为他觉得小年这种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

3.     从这件事里,读出了他对“家人”、“团圆”和“温情”的渴望。所以,每次节日他想老家探望父母,我都尽可能陪伴他。爱不就是用对方想要的方式给予对方所渴望的吗?

【0517 问自己】

请结合事件,捕捉一个背后“冰山全貌”,看见并接纳它,然后看看有没有的新冰山和新力量?“冰山全貌”请搜本群聊天纪录:【0517 心理小tips】

#张杰西 每日一答#

很奇妙,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体验了我和母亲关系冰山的溶解,也看到了背后冰山的全貌。在我的潜意识里,亲密关系里中,所有冲突、挣扎都源于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1.     今天母亲再次问及baby的事情,我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从那个只会“画大饼”的小姑娘,成长成为“务实做事”的人。

2.     于是,一改以往被“逼问”时的仓皇失措,我无比平和而坦然地告诉她自己近日为baby所做的efforts。她应该也很意外吧,她或许也没想到那个只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整天“耍嘴皮子”的女儿,竟然默不作声地做了这么多事,但并没有大张旗鼓地“邀功请赏”。

3.     那一刻,与其说是和母亲的和解,不如说是和自己的和解。是啊,你做到了,你不需要别人的认可,你只要为自己而做就好。于是,和母亲的这次沟通一改以往的“剑拔弩张”,每一句话都简单客观陈述事实,却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分量。

4.     难能可贵的是,母亲仿佛也被触动了,最后回复我一句:“有老妈呢,有问题妈和你解决。”我回复了抱抱的表情,然后说道:“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的”

5.     我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冰块融化的声音,毕竟,女儿终其一生所探寻的,不过是母亲发自内心的一句肯定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个灵魂拷问帮你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