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写作--第8章和第9章

第8章是讲文章的修改,它产生的主体部分是写和修改,写时我们是创作者,修改时是批评者,这两个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我们写完一篇文章以后最好放一段时间再进行一个修改--换换我们的脑子。但是对于一些热点文章的话,写完不及时发出,可能会失去了时效性,这个时候不能放太久,所以写完之后可以给别人看一下,放个10~15分钟来进行修改。

一篇文章至少要修改一遍,你才能上稿,或者发出去,如果你写完直接发出去,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前面章节提到在创作时能写多快就写多快,因为这是我们思维发散的过程,但是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会出现很多与主题不是特别贴切的一些句子或者材料,所以我们修改。

具体看看奥威尔的6个写作原则

第一,绝不要使用在出版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第二,如果一个字能说清,就不要用两个字;

第三,但凡能删掉一个字,就一定要把它删掉;

第四,只要能用主动语态,就绝不要用被动语态;

第五,能用常用词,就不要用外来词、术语或行话;

第六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意规则。


说完几个原则,我们具体说一下步骤

创作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然后搜集相关的素材,再就是要注意逻辑性,组织好语言,最后根据主题定一个好的一个标题。

①首先确定主题是否是明确,一篇文章通过什么来突出这个主题?就是材料或者说素材啊,因为我们写的过程中是天马行空,没有间断地写,所有的话,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符合主题的素材,此时修改要做减法,删除一些素材,精简我们的文章

②检查文章逻辑表达是否清晰,即使我们最初列了一个文章框架,但实际创作时不一定按框架写,所以逻辑顺序上会有一些混乱,我们是想到哪写到哪,所以前后衔接也会有一些松散,修改文章的时候,要重点调整一下段落之间顺序,让文章更具逻辑性。

③纠错,因为现在大部分是打字,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我们也要修改一些相应的错别字和一些不通顺的句子,

④修改标题,标题关系着文章打开量和阅读量,确定一下这个标题是否吸引读者,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第五章内容。

⑤修改和润色,删除多余的“的”,这个字比较常用,也比较口语化,文字表达中其实能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需要这个字,所以如果能够删除就把它删除;另外一句话能够短说就短说,尽量不要用长句来,删除一些冗余的一些词,让文章显得更简洁有效一些;最后注意文章中的一些病句。


第9章内容是关于如何写书评和读后感的,书评和读后感要看是内部私人翻阅,还是外发,现在大部分情况我们会选择外发。外发就会有读者,那么我们这个书评写出来就要有用,有趣,有料和有利。有用就是我们要总结文章中的一些干货和要点,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或者经历来说明这些观点是有效的,有趣--可以总结书中的一些新奇的观点,然后也结合自己的一些案例和故事来写一些读后感或者书评。当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有人喜欢整篇书写的大而全,但是大而全就容易浅,所以最好选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和写作。

当我们确定要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或者书评的时候,首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加入相关素材说明这个主题或观点,不能只是摘抄文章的原文或原句,另外取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一个标题也十分重要,不要千篇一律的“XX文章读后感”。

学习写书评,很多人是为了上稿的,自媒体平台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1500字左右的书评,简单介绍作者,然后介绍本书的核心观点以及对这本书的客观评价,第二类是一个讲书稿,6000~800 8000字,要求比较高,一定要对全文比较了解和熟悉。第三类就是拆书搞,一般是根据章节拆分为7~10篇那个文章,每篇文章1500字到2500字,每个文章包括一个核心观点。

具体如何写书评

开头引入主题,方法主要有故事法、案例法,亲身经历也其实也相当于是一些经验或者故事,提问法、名人名言等,这一部分第6章的精彩开头有详细描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2个步骤是概括全书精华,或者说是它的核心观点,用1~2段进行介绍。

第3个步骤是介绍作者概况,是什么领域、有什么建树,有什么样的经历等,也可以再介绍一下这本书豆瓣评分,其他读者对这本书评价。

第4个步骤进入到书评的重点环节,也就是核心观点,主要抓住三个核心观点或者方法来进行介绍。介绍这些观点的时候,一定不要贪全求多,一定要聚焦,然后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论证这些观点,并且在每讲述一个观点后进行一个简单总结,再开始讲述第2个观点。当所有观点讲述完毕以后,简单讲述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

最后对这本书进行总结和概述,这里需要说我们今天分享的是哪一本书?重点讲了哪些核心观点等等,最后取具有吸引力的标题,在这里就不再进行一个赘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零开始学写作--第8章和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