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古诗词课81首》之王昌龄

中间跳过了孟浩然,因为我在前面文章当中曾经借由康震老师观点,对孟浩然有过一次交流,所以直接写王昌龄了。

王昌龄擅长写边塞诗。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朝的诗人有一大特点——有气魄!即使在写边塞肃杀,悲凉的秋景依然气象壮大。

《关山月》和《折杨柳》都是古乐府曲调,“羌笛”出现的次数更多,也就不免对这个词语产生了好奇。可以从网上搜了一下,原来,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这下完全明白了。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在这首诗当中,“陌头杨柳色“这一意象又经常被提到,比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陌头,陌上,是路边的意思,从音韵上来说,确实比路边好听多了。

为什么“悔教夫婿觅封侯“呢?因为陌上杨柳色唤起了少妇的思念,因为“春日凝妆上翠楼“却无人欣赏。在当时男儿建功立业,志在四方。这少妇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丈夫在战场封侯封将,一方面却在思念自己的丈夫。

有战争就有牺牲,终究是能不能活着回来,也并不好说,所以晚唐诗人陈陶说“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个性豪放,不拘小节,遭人诽谤之后两次遭到贬谪。这首诗就是写于他被贬谪的时候。果然做人做事还是小心一点好,太过豪放,不拘小节,是要吃亏的。许多诗人,都吃亏在真情性情,不拘小节呀。

“连”和“入”,两个动词连在一起,勾织成了一幅无边无际的秋雨江水图。因为在秋季,所以雨是寒的,那么,到底是雨在韩还是私人的心寒呢?

“冰心在玉壶“这一意象又是很普遍:“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烈士击玉壶,胡壮士心暮年“、“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这么多的玉壶,王昌龄的胜出。

康震老师评:“冰心与玉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令人难以忘怀。”

“冰心“放在“玉壶“,是何等的清澈。一时间神情有些恍惚,谢婉莹,笔名冰心,和这个有没有关系呢?

王昌龄一路被贬,一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他依然拥有着美好而冰清玉洁的崇高人格,这和他的好朋友孟浩然,李白,王维等的鼓励是分不开的。


后记:

蒋勋说:美是一件很奢侈的东西,如果有一天,你在江边看到玉兰花开,看到绿叶在阳光下纷飞,那你这天一定是奢侈的。对了,想到那天的午后,走出家门,一阵秋风扫过,树上金黄的叶簌簌地往下掉,一片片簇拥着,追赶着,金光闪闪,如梦如幻,那天,确实很奢侈!

你可能感兴趣的:(《康震古诗词课81首》之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