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心得

        这几天,严格的说是一个星期以来,参加中心学校选送县级参赛教师的磨课。参赛课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单元的《认识几分之几》到《分数的简单应用》共五个课题中的一个。今天早上已经抽签定下来,我们乡镇参赛教师抽到的课题是五个参赛课题的第二个课时——《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所以这个课题今天下午又给这位参赛老师听了第二遍。通过这几天参与磨课,收获颇多,简要记录于下。

        一、进一步认同了黄爱华老师所说的“一线教师应着力提升的三种能力”——“文本研读力”“教法创新力”“深度对话力”,确实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很是重要。现实中,我们很多教师可能往往过多的注重“教法创新”,忽视了“文本研读”和课堂上的“深度对话”。黄爱华老师曾经调侃:“我们很多老师每上一节公开课,套路就是先到网络上找一个自认为合适的课件,再根据自己的认知修改一下,然后再根据这个课件写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就没有文本的研读,等到课堂上更是缺乏师生之间的对话。老师如果有研读文本习惯,也就是认真的研读教材,特别是教师用书,课堂融入师生之间的对话。我们上出的课瞬间就可以提高几个档次。

        二、老师之所以不像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老师不注重文本的研读和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年纪大一点的老师教法创新上比不上年轻人,如果我们注重了文本的研读和课堂上深度的对话。那我们年纪大的老师教学上完全可以与年轻人对抗,也就是老师也可以像医生一样“越老越值钱”。因为我们年纪大的老师有两项技能——文本研读力和深度对话力,可以超越年轻老师的;而年轻老师只有一项,即教法创新力,可以超过我们年纪大的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磨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