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娃都是按照每天的学习计划做事(10天日照旅游期间除外),大概是因为之前两三个寒暑假都是如此规律,所以娃也适应了这种按部就班的节奏。学习时间表,几乎都是我俩商量的结果,中间遇到时间紧张或者无法执行的情况,我们会再做调整。美中不足的是,复盘这一项我俩做得极少,这一点下次寒假时一定要加强起来。
暑假第一个月,报了两个课程奥数和《水浒传》,时间排得满满的,把头一年报的游泳课挤出去了,到了第二个月才安排上。所幸,娃游泳课上的非常顺利,蛙泳顺利学完,自由泳只开了头,最后因课程结束匆匆作罢。
个人感觉,暑期同一天安排两个课程,时间上过于紧张,娃经常忙得吃饭都要挤时间。主要是,奥数作业和预习任务较多,几乎占用一个上午的时间,有时候甚至一上午的时间都不够,还要挤占下午一小时。即便如此,娃做数学预习都感觉很匆忙,直接找思路,计算过程都没时间详细做。
我为啥执着于让娃上奥数呢?因为课内数学太简单了,如果不加小灶的话,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娃就不会整了,课堂上老师几乎不做深度引导。课下如果家长再不管,数学就只能学个稀里糊涂和没啥兴趣。
我自己小时候,纯粹因为个人兴趣和自由时间多,经常自发地研究数学课本上的各种“思考题”,天长日久,我就特别喜欢在数学上动脑筋,甚至一生都“热爱数学”。但现在的娃们,学的音乐画画编程等课外班特别多,根本没有以前娃们所拥有的“大量的自由时间”,所以自发学数学这事几乎不可能。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也是用了两年才整明白。
当我儿子四年级下学期加入奥数班时,其它娃们已经上了一年半了。奥数班的前半年过得“特别挣扎”,娃经常在课堂上连课都听不懂,更别提做作业了。那时候,每个周末我俩都得用好多时间一起“磨数学”,太难了!关键是,奥数题我也不懂啊,只能跟着一起上课。回来再跟娃一起学习,甚至还要吵架,因为娃刚开始听课经常抓不住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想啥是啥,不仅不信妈妈这一套,还要竭尽全力把妈妈的正确观点掰过来,你说妈妈难不难?
半年后,娃才慢慢地进入正轨。
到目前已经学了一年多了,娃在心里对奥数还是有点排斥,不是不懂而是不喜欢。大概是因为奥数刷题太多,完全顾及不到娃的兴趣和慢性子,大人一路都是催催催,学学学,然后就变成了没啥兴趣的任务。反正学着也不难,凑合学呗。
除了奥数以外,我儿子的英语启蒙做得也很晚,那时候是二年级下学期了。娃也是毫无兴趣,在我的各种哄骗要挟下,娃做了大量的听,看,指读,复述。虽然娃进步挺快,但娃经常咬牙切齿地说,我恨英语,我宁愿英语考0分都不要这么被逼着学习!我那会儿刚刚意识到英语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心里焦虑,担心错过孩子学英语的最佳时机,但也没有啥更好的启蒙办法。我就经常很强硬地说,不爱学也得学!
这样折腾了一年半,等娃开始听章节书了,娃才开始有了些许兴趣,愿意主动听故事了。
今年上半年是启蒙第三年了。我给他开通了youtube,娃才开始真正迷上各种英语节目,爱上了看电影,对他来说中文字幕都是累赘,直接去掉就好。到现在为止,娃都听了十几部小说了,包括《霍比特人》和很多儿童小说。这个假期娃还听了《万物简史》和希利尔的《世界历史》,坚持从u级别开始做《raz》,他说他喜欢听raz里面的文章,很好玩。一个假期做了uvw三个级别的raz文章,大概100多篇,每篇平均1500-2000字。现在娃每天早晚都用1.5倍速听英语播客smash boom best等等,有些内容我都听不懂了。
这个假期,英语任务对我俩来说是最容易的。据说这是飞轮效应。飞轮刚开始转的慢,一旦转起来,惯性就会让它自动飞起来了哈哈!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和数学启蒙,到目前为止,我始终是个睁眼瞎,也多亏各方神圣的大力协助才让我走到了今天,我对帮助我的大佬们和魏老师咖啡馆的群友们充满了感激。
我自己的成长
经历了两个月的假期,我也成长了不少。主要是我意识到了自己思维不够深刻、逻辑不够严谨的局限性。以前我都是一副“我是公主我怕谁”的态度,现在也才真正认识到,应该加强学习的是我,是我,还是我呀。
这是我从娃的《水浒》课上学到的。严老师把讲课内容挖掘得很深,不仅把课本讲透,还把与之相关的现实生活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次我算是沾了娃的光,亲眼目睹了一把好老师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浒的写作课上,我和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娃之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写作课,课上强手如林,一个比一个写得深刻、写得精彩。相比之下,我儿子的写作就显得异常虚弱乏力。我这当家长的也不能示弱呀,赶紧撸起袖子去帮忙。帮来帮去,写出来的东西依然只能是个合格,写是严格按照要求写了,但是无论从用词还是写作深度亦或是思维的严谨性上来看,都是远远不够的。
不行!我就不信,一个六年级娃居然作文写得这么好,甚至比成人写得还好,这怎么可能呢?一定是家长帮忙了吧?等等……一般来说,家长也写不了这么好啊,这些娃们难道都有神助?我没憋住,直接道出了我的疑惑。有个家长解释说,她家娃跟严老师的课有一年半多了,一开始也是写得乱七八糟的,现在才开始写得“周正”起来。还有的娃跟了半年了,现在不仅不再发怵写作了,居然开始“思维如泉涌”了,经常“一写就停不下来”。严老师也说,是的,每个孩子的思考都有一个“由偏到全”“由浅到深”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思维的不断锤炼。
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十多岁的孩子们,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快的,他们的小作文的严谨性堪比成人!事实摆在面前,我信了!
我中学时最发怵的就是写作,工作了以后,感觉能洋洋洒洒写几千字了,就开始骄傲了,现在又被这些十多岁的孩子撒了一鼻子灰,我怂了。虽然我也没听明白别家娃是怎么把写作搞起来的,但有一点我知道了,严老师的课是不能落下的,有课一定要跟起来。魏老师也说,儿童写作,先有一个大量的自由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娃在开心和愉悦中不知不觉就提升了自己。
于是我也开始让娃写日记,每天400多字,到目前坚持了一个月了。通过日记,我了解了孩子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也才意识到孩子居然也能写得文采飞扬,风趣幽默。我经常在评论里夸赞孩子写得好,孩子写起来也劲头十足。真如魏老师所说,写日记确实是亲子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
拿当年的我和现在的娃比,我是远远比不上的,我当年一本课外书都没有,写作文都是干巴巴的流水账。拿现在的我和现在的娃比,我也自叹不如,有些细节我写不了那么生动,有些词我也用不了那么精准。总之,我已经低下了高贵的头,正式承认我不行了。
也许我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我的写作水平,但我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怎么辅助娃写作文。要想行动,意识先行。万分感谢魏老师和严老师的多方提携!
我的另一个意识上的改变
——老人是财富,祸兮福之所倚
7月底,公公因为不能吃干饭检查得知是食管癌早期。公婆立即从老家赶到西安看病。到了医院,医生说,癌症毋庸置疑了,老人83岁了,也不宜开展手术疗法和放化疗了,只能加个支架保守治疗。飞来横祸,我们也不敢跟公公说实情,担心他受不了打击会一蹶不振。
于是,我就用了我最擅长的拍打疗法给老人做经络疏通的调理。这个方法我在娃两岁时就开始用,十来年了,对付小儿常见病屡试不爽。但拍打的确很疼,对于年迈虚弱的老人来说,克服疼痛也需要消耗气血,所以拍打疗法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好在,公公不怕疼,做事严谨有毅力,这点的确让人佩服!
我先给公公拍的部位是通用部位,然后是背面(中医叫阳面),即后背,腰臀,双下肢的背面。然后就带娃去旅游了,九天后回来,继续给他拍打正面,即胸腹部,腹股沟,双下肢。一个月过去了,最近公公的变化很明显,首先是脸色变得白净红润起来了,然后就是头顶出现了一层毛茸茸的“黑发”。昨天公公大半夜就饿了(好几个月都没有饥饿感了),只好吃了几个饼干就着红糖姜水充饥。现实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我老公也主动加入了拍打的行列——这老铁可是只相信科学的人,能有此改变也是托了公公的福。
其实,公婆来到我家,扰乱了我们的正常作息。首先他俩喜欢早起,天刚蒙蒙亮他俩就开始把家里整得叮当响,你想像往常一样睡到七点是不可能的。好几天我都睡不够,差点要失去理智发火了。好在我没有发出来,而是换成温和的语气,建议他们尽量不要那么早出声,以免影响我们休息。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要想改,谈何容易!
有朋友建议公公趁天热在水泥路(土路)上赤脚走一走,这有助于按摩脚部的穴位,对恢复身体也大有帮助。公公听后,二话不说立马行动。后来我和老公也加入了“赤脚走”的行列,还别说,真是睡得比以前都香了,有时候甚至连大早上的叮当响都听不见了。
因为公公生病,我们全家现在都特别重视卫生和健康。外卖再也不点了,全家人每天都跟着公公出门赤脚走路,每天都一起做拍打调理。感谢公公,让我和老公最近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不少。现在连娃的学习主动性都提高了很多,省了我不少事,哈哈。
另,我家目前看起来焕然一新。每个物件都摆放的规规整整,干干净净。当然了,这都得归功于勤快的婆婆!另,一天三顿饭现在都不需要我做了,婆婆早早都做好了,吃“现成的饭”感觉真不错!
以前,我觉得公婆除了生养了老公外,其它也没做啥事,老公也经常不打电话不交流,我就以为他们之间没多少感情羁绊。现在我才知道,“血浓于水”不是说着玩玩的,对他来说,父母儿子可比老婆亲多了。把公婆接来后,我老公情绪不再那么焦灼,偶尔还能放松地哼点小曲,甚至还时不时地跟儿子幽上一默。公婆一来,我突然有种换了一个新老公的赶脚。
古人说:祸兮福之所倚。这话真有几分道理。一开始得知公公得了癌症,我们全家人都被这个消息击得晕头转向,有种“大祸临头”却不知往哪逃的感觉。现在我们全家人因为它而收益了。忘了谁说的,“老人是家里的财富”。现在很多人认为老人是负担,我刚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现在看来这是非常不理性的看法。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