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再当知识的搬运工

        因为学校课题研究的需要,这个暑假我依然需要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笔记。我选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习课堂十讲》。这本书,之前我读过,所以重读的时候,感到很亲切,摘抄起来更是非常得心应手。

      20页,40面,抄了十天,终于在今天大功告成了。这对之前什么事都要一拖再拖的我来说,是破天荒的改变。我发现至从认识小尘老师以后,我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遇到必须做却总是犹豫不去做的事,我学会了按照小尘老师说的那样,在心里默默数“54321”,数完就行动。

      把事情提前完成,心里如释重负,心情变得格外好。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非要等到交的时候,才没日没夜,慌里慌张地赶。

      我的这本笔记,字写得怎么样呢?说来惭愧,假期里练了四十多天的字,但在离开练习纸,徒手摘抄的时候我的字又恢复到了原点!

      摘抄的内容怎么样呢?书的内容本来就很经典,句句都是管老师团队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特别接地气的经验。我按照章节进行摘抄,摘录的都是对我特别有启发的段落和句子。

      换作之前,我会对这次的笔记很满意。但因为假期里接触了一群做读书笔记的高手后,看着自己的笔记,不免觉得很没水平。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知识搬运工,不假思索地把书里的内容搬到了笔记本上。我不是建筑师,不会设计图纸,不能像优秀的老师那样借助思维导图把书里的精华提炼出来,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虽然我已经实践习课堂一年多了,重读这本书我本应该更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我的阅读依旧停留在理解的最低层次。我的脑子里装的全是零散的知识点,而不是彼此联系的立体的知识框架。

      接下来,我要好好学一学思维导图了。因为,我不愿意继续当知识搬运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想再当知识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