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集

谈教学反思,必离不开叶澜教授的一句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不仅如此,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这些都足以证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那现在怎样写教学反思呢?今天先谈一点,围绕一个点深入剖析——针对的是现在教学现状:教学反思存在着面面俱到,但各项都很肤浅模糊,浮在表面。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也是环境造成的——关于写教后记、教学案例反思等的基本“路数”,教师其实都是很清楚的。比如,不能面面俱到、写成教学的流水账,主要笔墨应放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如对整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教学策略是否妥当、感觉比较成功的教学环节、有遗憾的教学组织、精彩的课堂生成、学生精彩的或糟糕的表现、自己在课堂现场的机智应变和灵光闪现等等,围绕这些点进行总结与反思。

可现实依旧如故。但对于想要成长的教师来说,这样应付的教学反思毫无价值。

那应该怎么样做呢?

写之前,先把想写的问题想一想,尽力深想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最好能反映或揭示个教学规律, 用简练的语言把它提炼出来作为标题。

具体如何写呢?

可以先呈现课堂教学的情境,然后从多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教学现象的原因,是成功的地方,总结出一个经验或规律,是遗憾的地方,从多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反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