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东往浅游散记——醋文化博物馆(上)

      做产品的企业,发掘产品的文化价值,兴办产品文化博物馆,是很不错的企业行为。宣城泾县的“宣纸文化园”是这样,镇江恒顺醋业办“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也是这样。

      走进恒顺醋业大院,左边一眼见有一硕大的醋坛子昂立在那里,号称“天下第一醋”。先还以为那仅系造型,后来才知道,居然是真的陶质醋坛子,专门在河南定做烧制,容量60吨。现里面装有半坛子也就是30吨醋,待三年封晒期满,即取出灌装应市。

号称“天下第一醋”

      这个号称天下之最的醋坛子,里面装的醋价值几何?

      据介绍,“恒顺香醋”去年的总产量是30万吨,销售收入17亿,利税2—3 亿。如此产销数据,用这坛子装满醋,就是5000坛,每满坛毛收入340000元,利税40000—60000元。半坛价值相应减半。平均下来,每公斤5.7元毛收入,6.7角到1元的利润。

      另外,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以前不知道,恒顺醋业还出产酱油,名气也不小,每年举办的“打酱油”活动,都是当地一场规模盛大购销两旺的“酱油狂欢节”。

      “那为什么不也办个酱油博物馆”?

      问题被一笑了之。因为,问答双方都很清楚,毕竟,醋,“恒顺香醋”,才是主打并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产品。所以,必须主打醋文化。

必须主打醋文化

      醋文化博物馆分醋史馆、老作坊、现代车间,陈列馆等部分,有图文展示,有声、光、电等展演,也有实地实景实物实况观摩,包括制醋的流程及室内外封坛醋晒场。

      老作坊说是还原了民国时期的制醋现场,全套制醋流程都集中在这个二层高的场屋内。全部的砖木结构建筑,还散发着火蒸过余热的大铁锅,装满正在发酵原料的大陶缸等,都强烈地传递着来自过去那个时代的气息。

那个时代的气息

      场中专门摆有一陶钵,供参观者体会制醋发酵过程中的高温。把手探入发酵物深处,正在发酵中的原料温度之高,据说可达五六十度以上,令人印象深刻。

正在发酵中的原料

      讲解员告诉说,因为温度高,所以,发酵时需要定时翻动,防止因为过热导致出废品。

      老作坊的大厂屋内空,有半架阁楼,是处理厂务的地方,可知过去制醋的生产经营管理,都在同一个屋檐下进行。现在,阁楼间有旧时代装束的人物蜡塑其中,同样浓重了传统色彩。听说其中一位蜡像,是李亚鹏在《血色沉香》中扮演的角色。如果看过这部电视剧,把剧情场景等与现场对号印证,当会更有一番滋味。

《血色沉香》中扮演的角色

      现代车间,可能是出于严格的消毒防菌保护需要而不让进,参观者得上二楼隔着玻璃往下看,而且只给看几条满是原料的发酵长槽。

满是原料的发酵长槽

      这样得出的印象,与老作坊极强的旧时代感相比,就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质稳定,产量远远大于过去了。

      晒场的一排排封晒醋坛十分壮观。想到“醋坛子”是打趣或讥刺人的话,不禁哑然失笑。

      现场可以品尝一小口醋。只入口这点醋,顿觉口腹上下全被十分酷正的酸味充斥,鼻咽间刺激感强烈,而回味悠悠里又慢慢透出香和甜,所谓香醋,果然名不虚传。

      好象平时超市里买来的同品牌香醋,味道并没有如此浓烈,怎么回事?

      回答说,那可能是因为所买的醋,都是没有经过三年以上封缸陈晒而即产即销的产品。

      原来如此。醋和酒一样,也是越是陈年越是味好。

      不过,在生产流程中,一般陈年都取三年陈晒,最多不超过六年。六年陈晒出来的醋,价格就不菲了,而且市场上一般见不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续东往浅游散记——醋文化博物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