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定向短节相较于磁通门传感器的优势在哪里?

磁通门传感器得益于其的高精度和稳定性,在地质勘探、电流传感等静态磁场测量场合下被广泛应用。然而,磁通门传感器虽对静态磁场敏感,但在强交变磁场环境中极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数值精准度。此外,功耗高、响应慢等一系列问题也限制了应用场景。ER-Gyro-19完美解决了这些缺点带来的局限,具备与磁通门传感器兼容的电气接口与机械结构,实现原位替换,在一些磁通门传感器无法应用的场合,尤其是石油天然气测井领域也能实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作业水准。那么,ER-Gyro-19与磁通门传感器比起来优势到底在哪里?

MEMS陀螺工具定向短节(可替代磁通门定向短节)-艾瑞科惯性技术供应商

抗磁干扰能力

ER-Gyro-19:

运用自寻北原理,通过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感应进行寻北,无需外部磁基准或人工校准,不依赖磁场,因此能够摆脱磁场干扰,保证测量精度:井斜测量角度0.1°;陀螺工具面角精度1°/secL(L代表纬度)方位角精度最高0.5°

磁通门传感器:

作为磁传感器,归根结底需要依赖磁场进行定向,磁敏感探头只能在静态/弱磁场保证高精度测量,在强磁干扰中则会失去准确性。因此在套管、油管、钻杆以及受磁干扰的井段中无法保证方位测量精度

小井斜测量性能

ER-Gyro-19:

在1~5°小井斜段可正常输出方位角和工具面角,精度≤3°,突破磁通门传感器和传统陀螺工具在小井斜段盲区无法输出的问题。

磁通门传感器:

井斜<5°时无法输出数据,需依赖其他传感器补充,增加系统复杂度。

动态响应与随钻测量

ER-Gyro-19:

采用三轴MEMS陀螺加计捷联惯性测量技术,稳定可靠。全固态设计,在强振动冲击环境下也能保证方位角、工具面角和井斜角的动态连续测量,同时实现姿态保持功能,无需停钻,适用于随钻测量场合。

30s初始对准达1°精度,90s精准优化至0.5°精度。

磁通门传感器:

响应速度慢,无法满足随钻测量的实时性要求;同时静态测量需停钻校准,作业效率低。

ER-Gyro-19通过全固态MEMS捷联惯性测量技术,在磁干扰环境适应性、小井斜测量能力及动态响应效率三大维度实现跨越性突破,彻底解决磁通门传感器在强磁干扰环境下定向钻井中的根本性局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MEMS,陀螺仪,惯性技术,制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