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层优化的微电网系统规划设计方法(Matlab代码实现)

个人主页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微电网系统结构

微电网系统双层规划设计结构

双层优化模型 

上层容量优化模型

下层调度优化模型 

一、双层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微电网规划中的作用

二、微电网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

三、双层优化在微电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与案例

四、数学建模方法与约束条件处理

(一)典型双层模型结构

(二)多目标优化处理方法

五、双层优化求解算法及实现路径

六、关键参数对优化的影响与设计建议

七、研究局限与发展方向

2 运行结果

3 文献来源

4 Matlab代码、数据、文章


1 概述

微电网系统可将多种类型的分布式发电单元组合在一起,有效发挥单一能源系统的优点,实现多

种能源互补,提高整个微电网系统的效率、能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根据其是否与常规电网相连接,微电网可以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型微电网[1]。微电网接入配电网并网运行,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微电网内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还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性,是中国建成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同时,独立型微电网系统是解决偏远地区和海岛供电的有效手段之一[2-3]。

规划设计是微电网系统核心技术体系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4]。在规

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灵活多变的系统组合方案和不同系统运行控制策

略,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微电网系统优化规划变得较为复杂[5-7]。本文将从分布式电源的综合优化(优化组合、优化容量)和分布式电源间的优化调度两个方面出发,对微电网系统优化规划展开研究。围绕微电网系统的优化规划,很多学者已对其开展了一定研究,提出一系列运行控制策略和优化规划方法。微电网系统运行控制策略可分为固定策略和优化策略,固定策略以事先拟定的优先级制定系统运行规则,优化策略则根据相应目标函数求解系统最优运行规则[8]。在美国国家新能源实验室(NERL)开发的 Hybrid2[9]仿真软件中,提出十几种独立微电网系统固定运行策略,包括平滑功率策略(Traditional Power Smoothing, TPS)、硬充电策略(Hard Cycle Charge, HCC)等,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独立微电网系统固定策略控制模式。在该软件中所提出的硬充电策略的基础上,文献[10]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风光柴储独立微电网系统的修正硬充电策略,可有效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在微电网系统的优化调度方面,通常选取系统调度周期内运行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文献[11-12]研究了独立微电网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文献[13]提出了并网型风光柴微电网系统的微电网动态经济调度模型。

微电网系统结构

本文研究的微电网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风力发电机、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等通过各自的变流器接

入交流微电网系统,并通过公共连接点(PCC)与配电网连接,组成并网型微电网。通过对该微电网的控制,可实现微电网的孤岛和并网运行。柴油发电机采用同步发电机发电,直接并入交流微电网。在优化规划设计中,忽略线路阻抗引起的损耗。

微电网系统双层规划设计结构

本文采用双层优化规划方法对微电网系统进行优化,上层为容量优化模块,用于寻找系统最优

配置,包括系统各设备类型、台数和容量,下层为调度优化模块,用于计算系统最优运行方案。

双层优化含有两个层次,上层决策结果一般会影响下层目标和约束条件,而下层则将决策结果反

馈给上层,从而实现上下层决策的相互作用,如图2 所示为本文双层优化逻辑图。

 

双层优化模型 

Bracken J 和 McGill J T 于 1973 年最早提出了多层规划的概念,已解决多层规划/优化问题,双层

规划是多层规划的特例。双层规划在输电系统、无功优化、配电系统优化规划等领域已有研究报道。数学上双层优化可描述为

                      \begin{array}{l} \left\{\begin{array}{l} J_{1}=\min _{x} F\left(x, y_{1}, y_{2}, \cdots, y_{m}\right) \\ \text { s.t. } \quad G(x) \leq 0 \end{array}\right. \\ \end{array}

                     \left\{\begin{array}{ll} J_{2}=\min _{y} f\left(x, y_{1}, y_{2}, \cdots, y_{m}\right) \\ \text { s.t. } g\left(x, y_{1}, y_{2}, \cdots, y_{m}\right) \leq 0 \end{array}\right.

式中:F()为上层优化的目标函数;x 为上层优化的决策向量;G()为上层优化所需满足的约束条件;f()为下层优化的目标函数;y 为下层优化的决策向量;g()为下层优化所需满足的约束条件。

上层容量优化模型

下层调度优化模型 

一、双层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微电网规划中的作用

双层优化是一种具有层级耦合关系的数学规划模型,由外层规划层内层运行层构成,通过迭代求解实现全局最优:

  1. 外层规划模型
    • 目标函数:以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为核心,包括:
  • 初始投资成本(光伏、风机、储能等设备购置)
  • 运维成本、设备替换成本
  • 购售电成本(如与主网交互费用)
    • 决策变量:设备类型、容量配置、网架结构设计。
  1. 内层运行模型
    • 目标函数:在给定配置方案下优化短期运行,如:
  • 最小化运行成本(燃料费用、维护费用)
  • 最大化供电可靠性或电压稳定性
    • 关键技术:采用二阶锥松弛法(Second-Order Cone Relaxation)转化非线性潮流约束为可求解的凸优化问题。
  1. 迭代机制
    • 外层传递配置方案至内层 → 内层模拟运行并反馈经济/技术指标 → 外层调整配置直至收敛。
    • 优势:兼顾长期规划经济性与短期运行稳定性,避免单层模型的局部最优问题。

二、微电网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

依据技术标准及研究文献,规划需涵盖以下核心环节:

  1. 负荷需求分析

    • 包括负荷类型(工业/居民)、最大供电负荷、典型日/季节负荷曲线,需结合空间特性采用改进负荷密度法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2. 发电资源评估

    • 可再生能源(风/光/水)潜力量化,辅以天然气/柴油备用电源,优先配置可再生能源。
  3. 分布式电源与储能配置

    • 电源组合优化(光伏容量、风机台数、储能类型及并联支路数)
    • 储能需满足充放电功率约束、荷电状态(SOC)限制及寿命模型(如雨流计数法计算循环寿命)。
  4. 网架结构与控制系统

    • 电压等级选择(如10kV/380V)、接线形式(放射状/环网)
    • 二次系统设计:继电保护、能量管理系统(EMS)、黑启动能力。

三、双层优化在微电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与案例

  1. 风光氢储多微网系统容量配置(刘忠等,2025)

    • 外层:最小化风-光-电-氢混合储能全生命周期成本。
    • 内层:采用二阶锥松弛优化潮流,实现多能互补调度。
  2. 工业园区光储经济性优化(李嘉丰等,2024)

    • 外层:以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为经济指标。
    • 内层:以供电可靠性为约束,制定储能充放电策略,削减峰谷差。
  3. 微电网群协同调度

    • 上层:协调微电网间功率交换,最小化群总成本。
    • 下层:各微网内部设备优化(如BMAPPO算法处理功率不平衡)。

      基于双层优化的微电网系统规划设计方法(Matlab代码实现)_第1张图片

  4. 低碳-经济协同优化(谭玲玲等,2024)

    • 引入碳交易机制,外层优化设备容量,内层通过需求响应调整负荷曲线。

四、数学建模方法与约束条件处理

(一)典型双层模型结构
层级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求解方法
外层 min 总成本/投资回收期 设备容量限值、网架拓扑约束 NSGA-II、灰狼优化算法
内层 min 运行成本/碳排放量 功率平衡、SOC限制、爬坡率、备用容量 MILP、二阶锥规划
(二)多目标优化处理方法
  1. 目标整合方式

    • 经济性(成本)与环保性(碳排放)通过碳交易成本货币化。
    • 可靠性指标(如LPSP)转化为缺电损失费用。
  2. 约束条件分类

    • 系统级:功率平衡、联络线传输限值。
    • 设备级:柴油机最小启停时间、储能充放电深度。
    • 环境级: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性(采用盒式不确定集合鲁棒优化)。

五、双层优化求解算法及实现路径

  1. Benders分解法
    • 应用于并/离网协同调度:
  • 主问题(并网):机组组合优化(0/1变量)。
  • 子问题(离网):优化潮流计算(连续变量)。
    • 优势:迭代次数减少40%(42次→27次),加速收敛。
  1. 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
    • 分布式求解流程
  • 各微电网独立计算期望交换功率 → 相邻微网交换边界变量 → 更新拉格朗日乘子 → 收敛判断。

    基于双层优化的微电网系统规划设计方法(Matlab代码实现)_第2张图片

    • 隐私保护:仅交互功率信息,避免泄露内部成本函数。
  1. 智能算法融合
    • 外层:改进NSGA-II(拥挤距离排序保持Pareto解多样性)。
    • 内层:深度强化学习(如BMAPPO算法处理不确定性)。

六、关键参数对优化的影响与设计建议

  1. 分布式电源容量

    • 过高导致弃风弃光,过低增加购电成本,需通过内层运行反馈调整。
  2. 储能配置

    • 容量不足降低可靠性,过量配置延长投资回收期(案例:工业园按负荷重要性分级可削减储能容量30%)。
  3. 负荷特性

    • 峰谷差大的负荷需配置高灵活性储能,平缓负荷可减少储能依赖。

七、研究局限与发展方向

  1. 当前挑战

    • 高维变量求解效率低(如风光不确定性导致模型规模膨胀)。
    • 历史数据依赖性强,孤岛微电网经济性优化难度大。
  2. 未来趋势

    • AI融合:结合迁移学习减少数据依赖,提升孤岛调度适应性。
    • 即插即用架构:支持动态增删设备的重构型微电网设计。
    • 政策耦合:将碳配额、绿证交易纳入外层目标函数。

结论:双层优化通过分层迭代机制,有效协调微电网规划的经济性、可靠性与环保性矛盾。未来需突破算法效率瓶颈,深化多主体博弈与不确定性建模,推动微电网向智能自治方向演进。

2 运行结果

 

 

 

 

3 文献来源

部分理论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刘振国,胡亚平,陈炯聪,余南华.基于双层优化的微电网系统规划设计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08):124-133.

4 Matlab代码、数据、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matlab,开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