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与方向

有人说压力焦虑是人生的底色。

很多时候,焦虑来源于失去了方向:不清楚自己下一步走向哪里,看不见自己行走的路。

所以,在现有的路上,拼命“努力”,借此逃避思考。于是,努力成了一种逃避方式,结果就变成了“跑着输”。

很多人都爱说“马太效应”:富的会更富,穷的会更穷;强的会更强,弱的会更弱。


为什么呢?

因为越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会走得越来越快;而一旦迷茫、陷入迷局的人,再怎样埋头苦跑,也难到达目的地。

他们需要的,不是努力,而是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方向对吗?是我应该走的路吗?

那么,怎样才能找对努力的方向呢?

40年前,在纽约,有一个瘦高的年轻人艾·里斯,他和搭档杰克·特劳特一起,专门为企业提供咨询。那时候美国商业已经十分发达,企业处境常常十分凶险,就像我们今天一样,一不留神就被竞品取代了。

于是,这两个人发明了“定位”理论,给一批又一批迷茫中的企业找到前进的方向。后来,“定位”被评为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两位大师觉得:经营自己,本质上是和经营公司是一样的。有了方向,公司才不至于在汹涌的市场洪流中被冲得七零八落;有了方向,个人才能够赢得竞争,找到成功的赛道。

那么应该怎么找到“方向”?《定位》里用三角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1

找到市场需求

这是找方向的基础,如果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那怎样努力都可能会是个悲剧性的结局。

2

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

找到努力的行业后,还要看看别人能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别人不能做的。

3

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行业和自己的能力匹配吗?如何在行业里逐步积累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定位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