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庄子》外篇《骈拇》

【原文】

    夫小惑易方[1],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2],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臧与谷[3],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读书[4];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注释】 

[1]易:改变。

[2]数子:指上述四种人。

[3]臧、谷:家奴和童仆。

[4](cè):通“策”,这里指书简。

【译文】

    小的迷惑,足以改变人的方向,大的迷惑,足以改变人的本性。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自从虞舜标榜仁义搅乱天下以来,天下的人们就没有不为仁义争相奔走的,难道这不是用仁义改变了人原本的真性吗?那么,我们就拿这个话题来讨论讨论。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人没有不因为外物而错论自身本性的。小人为了私利而不惜舍弃生命,士人不惜冒生命危险去追求功名,大夫不惜生命来壮大自己的家业,圣人为了天下不惜生命。这四种人,虽然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各不一样,但是他们不惜生命去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臧与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结果两个人都把羊弄丢了。有人问臧当时你在做什么,藏说他当时在读书;又问谷当时在做什么,却说是在玩投骰子的游戏。虽然这两个人所做的事不一样,但是他们把羊弄丢这件事却是同样的。伯夷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名声,死在了首阳山下,盗跖为了私利,死在东陵山上,这两个人,虽然死的原因不同,但他们残害生命、改变本性的后果却是相同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说伯夷死得值,而盗跖罪该万死呢!天下的人们都在为利益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些为仁义而付出生命的,世人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搭上性命的,世人称他为小人。他们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的人成为君子,而有的人却成了小人。如果从残害生命、改变本性这方面去看,那么盗跖也可以当成伯夷,既如此,哪里还有什么君子和小人之分呢?

【实例解读】

    不同处境的不同命运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抵抗。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也从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猪、绵羊和乳牛虽然同住在一个畜栏里,但他们的处境却截然不同。正是这不同的处境使他们很难设身处地地为彼此着想,所以,在小猪的弥留之际,绵羊和乳牛没有给予它应有的同情和关怀,让它含恨而终,这可谓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