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课前准备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这节课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在部级优课中几乎没找到该课例,可见很多老师都不爱上这节课。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老师也不好讲,越是这样的课题越考验老师的功力。

        在这几年的市教研活动中唯一有上过这节课的就是2019年12月份福州七中的黄老师,这节课效果还不错。我和同事翻找到当时的听课记录,还真找到了。两个人边看听课记录边回忆,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法衔接上。所以我在初中教师群里找到黄老师,添加她的微信,黄老师很快就接受我的请求。我向黄老师表明自己的意愿,黄老师非常豪爽地分享了她的课件。我如获至宝,打开课件,再次研究了她的教学设计,课件比较简洁明了,有些地方我们还是无法衔接下来,所以我就进一步向黄老师提出困惑,这样对于黄老师的设计就比较清晰了。那么,黄老师的这个设计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呢?

1、课前先配好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铵溶液,这样减少了一些课堂的实验时间。

2、先初步引出饱和溶液的概念,让学生先学会判断饱和溶液,并通过实验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在实验过程中再思考饱和溶液的要点,需要一定溶剂和一定温度,还要强调该溶质。


4、在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时候,硝酸钾和氯化铵同时进行,这样直观又节省时间,效果也明显。


5、板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易于被学生接受。

        那这样的设计我们的课堂如何落实呢?为什么选择氯化铵,黄老师设计的意图是学生实验是随机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加水或加热,那么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也比较明显,所以不管学生加热硝酸钾还是氯化铵都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我们实验室没有氯化铵,硝酸铵的溶解度太大,硫酸铵的溶解度也比较大,氯酸钾的溶解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在往年的实验中我们几乎没有用氯酸钾。现在没有氯化铵,又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药品,那就氯酸钾取代,那氯酸钾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个效果呢,我们得先提前实验一次,特别是药品的用量要把握好。

        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一节普通的常态课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还是没有得到最满意的效果。前天的教务主任说,我们常年在初三,半辈子就教一本书,成绩还可以更好!我们学科的成绩一直都比较理想,之前都是表扬,这次却让我们有了压力,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如何做得更好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16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