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抓党建促基层治理

2月24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会议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五个方面的新要求。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治理,重在党建。广大基层干部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针对难点问题定向发力,用党建“金钥匙”打开基层治理“千把锁”, 交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交出“满意答卷”。

善用“党建+组织”,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往日乡村基层党组织涣散有之、腐败有之,村里工作不闻不问,大大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威信,群众问题难以解决。“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他们奋战在改革开放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目前绝大多数政策都落地在县乡,从脱贫攻进到民生保障,再到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入户做群众工作等,都离不开基层干部。重庆沙坪坝区实施的党建强对行动,通过聚焦“引领”“服务”“共治”,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如此看来,实现基层善治,必须打造了一支担当有为、干事创业的农村干部队伍,才能为农村事业发展、农民幸福生活创造更好地重要条件。

善用“民意+民智”,办好群众“心头小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群众路线,这是我党的传家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依靠发动群众,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潭丘乡中洲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了由退休老同志、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为主要成员的民情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自治组织,出台了一系列自治管理章程和村规民约。在“五老”的齐心发力下,中洲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无独有偶,2017年以来,西埔村以基层议事协商为载体,成功实钱了涉及公共事项、村规民约、候选人选举推荐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协商案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悄然形成。

善用“法治+共建”,推进权力“阳光运行”。目前,“法不责众”等侥幸心理在乡村中依然普遍存在,赌博等乱象在部分地区仍旧根深蒂固,法治精神欠缺成为乡村发展的拦路虎。与此同时,部分乡村领导优亲厚友问题突出,贪污挪用、截留私分扶贫款等“微腐败”问题长期存在,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的发展积极性,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在基层法治上下功夫,以基层领导为重要抓手,组织纪委人员下基层、入农户、察实情,面对面收集问题线索,严厉打未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才能还基层治理的一片监天;只有以案说法,以加强执法来带动普法,以由浅入深地讲述家庭纠纷,财产纠纷,借贷纠纷等身边案例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乡民的法律意识,才能为农村发展扫清思想障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工程”抓党建促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