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人心是一扇窗

嗨,大家好,我是虞上人。

认识自我的那扇“窗”

你是否会认为“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就是我自己!”,而实际上呢,我们并没有那么了解自己。就像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更多的可能来自于别人;“你这个人好有趣,说话幽默”,“你这个人太聪明了吧,这么难得你都会”,“你真的有一点懒惰”,“你的脾气不是很好啊”。当然这些并不绝对,我们自身不曾发现的问题,一定是朋友给我们指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他们说的对不对呢?

认识自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周哈里窗理论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好的借鉴。该理论将人心比喻成一扇“窗”,并且将这扇窗分为四个部分,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它们对我们的认知范围和认知程度也不一样,共同构建成“我”。

左上部分:“开放我‘,也叫”公共我“;这一部分的意思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那部分,属于公共部分。比如一个人的性别,婚姻,职业,居住地点,能力,爱好,特长等等。这属于自我认知的基础部分,自己可以清楚的认识到。

这一部分的大小取决我们心灵的开放程度,个性张扬的程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我“是最基本的信息,也是自我了解,评价自己的基础依据。


右上部分:“盲目我“,也称”脊背我“;这属于盲目的区域,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比如有的人轻易承诺了转眼间就忘的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之间的小动作或者行为习惯;遇到问题摸摸鼻子,摸摸后脑勺等等 --- 自我可能常常察觉不到这些,但是别人却心知肚明。

盲目点可能是一个人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因为本人对这个认知的领域不清楚,当别人告诉你这些盲目点,一般我们都会惊讶,怀疑或辩解的情绪反应,尤其是信息与我们的认知不相符的时候。

左下部分:“隐藏我“,也称”隐私我“,这属于逃避或者隐藏的领域。即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领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隐私。隐藏的可能是缺点,也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信息等等。

这一部分更涉及到一个人不愿意展示的部分,但也不单单涉及自己,也可能偶然得知鄙人的隐私。不想让自己变得透明,或者不敢完全展示给别人看。

右下部分:“未知我“,又叫”潜在我“;属于处女领域。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比如经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或技能,或者在特定机会展示出来的才能。


充分探索和开发未知我,才能全面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总之,了解了周哈里窗理论,我们可以更客观,更准备的认清自己。


如何客观的认识自我


我们都听过“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但事实上,能做到自知的寥寥无几。因为盲目我和未知我的存在,所以对自我的认识并不充足,这时候就需要外部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有一则小故事大家看看:


一个冬日的午后,小猫咪和猫妈妈在院子里晒太阳。小猫咪好奇的问道:“人们说的幸福是什么啊?“猫妈妈说:”孩子,幸福就是你的尾巴“。小猫咪听了,十分高兴,立马激动的转圈想要抓住自己的尾巴,却怎么也抓不到,于是说:”我怎么抓不住幸福呢“?

猫妈妈说:“傻孩子,只要你一直向前,幸福就一直跟着你啊“。


其实,幸福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但是因为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能自知的盲点,只有不断的去挖掘未知领域的自我,才能真正的拥有“自知之明“。


经过总结,我们可以以下三个方面去客观的认识自己:

1.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己

跟他人的交往,是我们认识自我的重要来源。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别人,从简单的家庭关系到学校的同学关系,再到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从其中学习优秀的品质与做事方法,进而填充自己,获得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


2.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己

要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做的事情,获得的成果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反思自己做的好与不好的地方,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不足的地方提升自己。


3.从我与自己的关系认识自己

看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也挺难的。自己眼中的我,即客观的我,从诫角度来看,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等;其次,别人眼中的我,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情感反应;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事不同的,这是个人从多数人自己的评价中总结自己。

最后,自己心中有一个我,客观的自己。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期待的我,这是理想的我。

欢迎评论,关注@虞上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自我:人心是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