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个人图书馆~道家四圣

四子真经,指《南华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和《洞灵真经》。据说,这四部经典的作者庄子、列子、文子和庚桑子都是老子的弟子。因此,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除诏封老子为「道德真人」、庄子为「南华真人」之外,还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庚桑子为「洞灵真人」,并尊《列子》为《冲虚真经》,尊《文子》为《通玄真经》,尊《亢仓子》为《洞灵真经》。这四部经典,也被道教合称为「四子真经」。

《冲虚真经》的作者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姓列,名御寇,后人尊称为「列子」,《庄子》中有很多关于列子的传说,说列子师从壶子,安贫乐道,虚极无为,能乘风飞行。这些神奇的传说,使列子成为道教崇敬的修道成仙人物。《冲虚真经》中也有很多神话故事,如周穆王乘八骏西游,到了昆仑山,并和西王母相约瑶池饮酒的故事,以及关于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神话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关于仙境的神奇景象以及神人灵异法术的描绘,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受到道教的崇信。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在《冲虚真经》前加赠「至德」二字,因此《冲虚真经》又叫《冲虚至德真经》。宋徽宗时,又追封列御寇为「至虚观妙真君」。

《通玄真经》的作者文子也颇具传奇色彩,《汉书·艺文志》只说文子是老子的弟子,和孔子同时。北魏时期的李逻提出,文子就是范蠡的老师计然。计然本姓辛,名钘,计然是他的字。后来道教沿用了这种说法,并进一步将文子神化,说文子曾经辅佐楚平王治理天下,后来辞去上大夫的职位,隐居吴兴之禹山,登云升天。《通玄真经》共十二卷,八十章,每一章前面都有「老子曰」,主要思想也是对老子清静、无为、柔弱、虚无等思想进行阐发,特别强调以老子的道德论治国。历代学者对此评价较高,如唐代默希子和元代杜道坚都认为《通玄真经》是治国治身的重要典籍。

《洞灵真经》的作者亢仓子,本事《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庚桑楚,因此,《洞灵真经》又叫《亢桑子》或《庚桑子》。关于庚桑子,《洞灵真经》前有《庚桑子传》,说他是陈国人,得到老子的真传后隐居畏垒山,他的随从和妻妾都纷纷离开他。三年后,畏垒发生大灾,庚桑子不得已离开畏垒到了吴国,隐居毗陵孟峰,后来经过苦修,得道成仙。唐代诏封「四子真经」时,《亢苍子》已经亡佚,玄宗命人四处搜求,仍一无所获,于是命王士元以《庄子·庚桑楚》为主,并在《列子》、《文子》、《吕氏春秋》等书中辑出相关的内容,合成一书,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洞灵真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360个人图书馆~道家四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