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三十五 孙策出山(2)

孙策带着母亲及家人,暂时投奔舅父吴景,在他的帮助下,募得士兵数百人,却不想突然遭到泾县(今安徽宣城市泾县)山贼祖郎的袭击。

程普同一名骑兵一起保护着孙策,大声疾呼,骑马突击,用长矛刺敌。

祖郎军不敢抵敌,慌忙向两边分开,孙策才得以随程普冲出重围。

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带着这几百人去投奔袁术。

袁术这才将孙坚旧部中的一千多人交还给孙策统领。

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

袁术麾下的大将桥蕤、张勋等都倾心敬重孙策。

就连袁术也常叹息说:“如果我袁术有孙郎这样的儿子,死也瞑目了。”


孙策部下有一骑兵,犯罪后为逃避责罚,逃进了袁术的军营,藏到马棚里面。

孙策派人追捕,直冲袁术营中,将罪犯搜出,就地斩首。

事情结束后,孙策前往袁术处赔礼请罪。

袁术说:“兵士叛变,理当惩处,有什么可请罪的呢?”

从此军中更加敬畏孙策。

袁术为人反复无常,往往言而无信,他曾许诺让孙策任九江太守,却临时改用自己的亲信陈纪担任。

后来,袁术准备攻打徐州,向庐江(治舒县,今安徽合肥市庐江县西南)太守陆康索要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袁术十分生气。

袁术就派孙策去攻打陆康,并且允诺说:“之前我错用陈纪,经常后悔自己用错了人。如果这次你能抓获陆康,庐江郡就真正属于你了。”

孙策以前在舒县时,曾去拜访过陆康。

陆康看不起孙策,自己不出来相见,只让自己的主簿接待。

孙策由此怀恨在心,这次正好有机会报复,自是欣然奉命出征,攻下了庐江郡。


但袁术出尔反尔,又任用他的老部下刘勋当了庐江太守。

孙策觉得袁术靠不住,对他非常失望。

这一年,汉献帝派刘繇担任扬州刺史。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人,汉室宗亲,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太尉刘宠之侄,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

刘繇十九岁时,堂叔刘韪被盗匪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堂叔,召集十多人混进贼窝,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了堂叔。

他因此事迹而扬名,深受乡民爱戴,推举其为孝廉,拜郎中,后来迁任下邑县长,因拒绝权贵的请托而弃职逃离,又被州里征辟,巡行到济南的时候,发现济南相贪赃枉法,也不管他是中常侍之子,立即将其奏免。

平原名士陶丘洪想要让刺史举荐刘繇为茂才,刺史说:“去年已经举荐了公山(刘繇兄刘岱),怎么现在又要举荐正礼(刘繇字)呢?”

陶丘洪说:“使君你举荐公山在前,如果提拔正礼于后,就好比二龙齐飞,千里马驰骋,难道不可以吗?”

不久,司空府征辟刘繇为掾属,出任侍御史。

刘繇都没去上任,在淮浦躲避战乱。

扬州过去的治所是寿春,而寿春已被袁术占领,新任扬州刺史的刘繇没地方办公,便在孙策的舅父吴景和堂兄孙贲的协助下南渡长江,在曲阿设立了治所。


孙策攻打庐江时,刘繇忧心忡忡。

他知道吴景、孙贲是袁术任命的,又是孙策的亲人,担心他们与袁术、孙策联手吞并自己,于是就用武力逼赶他们离开。

吴景和孙贲只好退往历阳(今安徽和县)。

刘繇派部下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张英驻扎在当利(今安徽和县东),以此对抗袁术。

这两个地方一南一北,相拒不远,互为犄角。

隔江相望的牛渚屯(今安徽当涂北)地处江南交通要冲,北连秣陵郡,南接丹阳郡,跨江连郡,易守难攻,如没有船只渡江,根本无法攻克。

刘繇准备充足,在此囤积了大量粮草和兵器装备。

袁术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进击张英等人。

双方打了一年多,各有胜负,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说三国:三十五 孙策出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