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心想事成)

每年春节我们走亲访友时,总会相互送上我们最美好的祝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大家都很开心却并不会放在心上,因为我们知道这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而已,又不是真的。

稻盛和夫先生告诉你,心想事成梦想成真是可以实现的。

本书的第一章就有详细解释,稻盛和夫认为成为事业首先得“想”,这种愿望就像种子一样是一切事情的开始,比如我想学习写作,我想提升厨艺,然后你才可能学会写作,才可能提升厨艺。

作者评价自己说,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会“想”,作者作为一名陶瓷行业的技术人员,屡屡攻克难题,靠的是“想”,不断的思考。

他在创办公司第一天,就立志要让公司称霸全球新型陶瓷业,若干年后他的梦想实现了。

稻盛和夫在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如果能那样该多好啊〞,这种普通的可有可无的,随便想想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是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这种强烈的程度会使促使你白天在想,晚上睡了也在想,一天24小时不断的思考,从头顶到脚底,全身充满了这种欲望,如果从身上某处划开,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种愿望。

稻盛和夫把事情“想到什么程度”叫做“将要实现的状态?以彩色在头脑中呈现”。

如果你想要的结果,在你的脑海里是模糊的不清楚的,那这种程度是不够的。

如果已经开始有了画面,但画面颜色却是黑白的,这种程度也是不够的。

你想要的结果必须以彩视的画面清晰的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他极度逼真极度自然,就好像这已经不再是想象,而己然成了现实。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公司里来了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员,这名研究员带着下属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新产品的研发,可当这件倾注了大家心血的作品,被拿到作者面前时,作者只看了一眼,然后冷冷的吐出两个字,不行。

证明研究员气不过“怎么就不行了?经过测试这个产品的性能完全满足客户的要求啊”。

作者回答,“这个颜色不对,太暗淡。”

研究员不服“什么颜色不好,这是作品,请不要做对情绪的评价。”

作者说,“不管情绪不情绪,我原来头脑里看见的就不是这种灰暗的颜色。”

也就是说在研发这个产品之前,稻盛和夫已经完全想象出这个新产品的模样,甚至包括产品的颜色,要想到这个程度才可以。

但现实中很多人会说“差不多得了”,“没必要那么麻烦”,“想那么多,累不累啊?”

1984年稻盛和夫成立了一家叫DDI的通信公司,当时他决定开展手机事业,但周围的人都否定他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当时他说,不论何时何地,与任何人都可以用手机交流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但没人相信他。

事实证明稻盛和夫是对的,他预见了手机时代的到来。

不仅如此,他还成功的预测到了未来手机的价格尺寸,甚至通话费用,当时他把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交给了手机事业部的部长,等义务开展起来后,那位部长把实际的数据与稻盛和夫预测的数据一一对比,竟然相差无几,于是感慨说“简直是神灵附体。”

但稻盛和夫却不觉得稀奇,因为在他的脑海里一切都已经被他“看见了”,他根据当时半导体的发展速度尺寸及价格变化,就成功地预见了这一切。

他说,“如果你想要做成某件事,你就要把它变成强烈的愿望,一直思索到你能清晰的看见这件事成功时的印象为止。”

所以稻盛和夫心想事成的方法,可不是简单普通的想法,而是一种强烈的愿望,深入到骨髓里的渴望,要强烈的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过长期的苦苦思索,你会拥有看见未来的能力,你想的东西会清晰的呈现在你的面前,而一旦你能够看清这个过程和结果,那么你成功的概率就很高了。

光想清楚了还不够,还需要第二步,锲而不舍的努力。

所有的想法如果不采取行动,那么连上帝也帮不了你。

曾经有个虔诚的信徒,他特别想中彩票大奖,于是日复一日的向上帝祈祷“上帝啊,我一辈子都这么虔诚,你就让我中一次彩票吧”,然而他求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得到,等他死了之后见到上帝,于是气呼呼的质问上帝,“我这么虔诚为什么不让我中一次彩票?”

上帝说,“我早就想让你中彩票了,但是你也得去买张彩票啊。”

所以如果不付诸行动,那么无论多么强烈的愿望都只能是空想。

稻盛和夫认为,当设定了目标之后,就绝不能退缩,要倾注热情拼命钻研,激发出自身沉睡的巨大潜能。

这个过程是沉闷乏味的,枯燥艰辛的,需要你不厌其烦的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一点一滴的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就好像吃掉一车的土豆,只能一口一口,一个一个的吃,没有捷径可言。

你需要日复一日的不断努力,每一天都要不断的改进,每一天都在昨天的基础上前进一毫米一厘米,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好,这个过程是无比漫长的,可能是一年,可能是好几年甚至更长。

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只能靠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踏实努力的累积。

稻盛和夫刚毕业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同事们相继离开,他也打起退堂鼓,于是给家里写信说自己不想干了,但没想到遭到哥哥的呵斥,家里好不容易供你上大学,结果你刚找到工作就想离职,于是稻盛和夫就留下来了。

留下来后发现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那就干脆努力工作吧。

于是他开始把自己的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逼迫自己专心做实验,就这样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了,没多久,他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合成了一种用于电视机显像管上的新型陶瓷材料,当时在日本是首创。

还有一次当时他初创的京瓷公司接到一个来自国际计算机巨头IBM公司大订单。

IBM对产品的要求简直高得离谱,别人的零件要求通常是一页纸,但IBM零件标准足足是一本书,内容极其周密严格,对零件尺寸的要求也异常的高,公司甚至都没有一把可以用来测量的仪器。

面对这样高不可攀的技术难题,稻盛和夫每天工作到深夜,有的员工甚至因为工作难度太大而在半夜哭泣,最终经过7个月的不断努力,稻盛和夫京瓷公司才生产出第1个合格的产品。

经历了这一次艰苦卓绝的努力,稻盛和夫发现团队的沉睡的能力已经被唤醒,已经提高到让自己都吃惊的程度。

通过作者的故事,你会发现“心想事成”的确可以实现的,首先要“想”,其次需要“做”。

为什么我不成功呢?一是,我并不那么强烈的渴望,二是没有付出超常的努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明天学习“如何成为解决问题高手。”

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法(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