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风格电影与写作

图片发自App

最近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接触的电影和书的种类更多,也终于能从中看出点门道,不再局限于好看,不好看,看得懂和看不懂的评价,尽管我认为之前这样也不错。

昨天看了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今天读了《二十二条军规》。巧合的是它们都带有一定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两杆大烟枪》的前十几分钟看得我云里雾里,几伙人轮番介绍一遍,本来就对外国人名不敏感的我彻底混乱。还好剧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几条线索都逐渐汇聚到了一起,两杆大烟枪名字的由来也呼之欲出,最终的高潮部分看得我心潮澎湃又令人慨叹世事无常。所谓无巧不成书,但是现实永远比小说更吊诡,更离奇。这也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实质。宏大叙事都是小概率事件,世间的事往往都是巧合,哪有那么多信仰,也没有那么多可行的计划,顺其自然就好。怀疑精神就是后现代主义的标签。

《二十二天军规》更不必我多做介绍,实在是家喻户晓。一本看起来无比荒诞却又毫无破绽的故事书,里面充斥的都是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对话和一些不可理喻的小故事,而这一切都因为那条军规。而最后我们回过头来才明白,也许他们并没有疯,换句话说他们都是装疯,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的日子就太难过了。主角的反英雄设定看起来与后现代主义有所区别,但谁又说得清楚后现代主义怀疑一切的背后,是否也有他们自己坚持的东西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我还有一本书没读《存在主义咖啡馆》。我想如果我们对各种文学、艺术思潮有了一个整体的脉络,对以后的读书看剧都会有所帮助,而且也许真的有一天会像金先生的书名一样《书读完了》。另外,我还有一个大胆的企图,通过对这些所谓主义的了解,也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会变得有所不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电影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