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6 与孩子交流以鼓励为主,需要关注这4个方面

鼓励交流能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相当于告诉他们“你们有无限可能”。同时也要注意以下4点,

1、鼓励且引导他独立思考

“你是怎么做到的?”

提醒他好好想想自己做了什么,采取了什么行动,获得了此刻的成绩;让他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比起父母说的更为可贵。


2、鼓励要具体,给出细节描述是最好的

“昨天课文读了2遍,单词抄写了5遍,今天的默写就全对了。”

当父母把孩子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步骤都说出来的时候,不仅仅在于强调他所做的努力,更是显示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

每个孩子都讨厌父母询问成绩和作业的情况,但他们都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受到关注才是爱!所以,当父母强调具体细节和动作时,孩子内心会获得满足感,自然也愿意听听父母会说什么了。


3、改正错误也应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

“我看到你很努力地在尝试这个事情,对你来说不太容易,我很欣赏你一直在做!”

不能说只有取得成绩了,才会赞赏他努力的过程,即使最终结果不太理想也要鼓励他为成绩所付出的辛劳;

每个孩子都有受到家长和老师关注重视的心理,而肯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这部分的满足感,并且产生荣誉感和自信心。

即使只是为了改正不足,修正自己的错误,这些也要给予足够的肯定,相对于努力拼搏获得成功,改正错误和修正缺点更为难得。


4、戒骄戒躁

父母对孩子的期盼大多转化为努力和要求,但是人在这种情况下越想用力越急躁,越容易陷入过高要求孩子的负面情绪中。而且很容易把情绪传染给孩子,造成孩子也变得浮躁,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最后再次进入亲子关系对立和冲突的境地。

戒骄戒躁,不应孩子有了进步就感到自己的努力颇有成效而放松了家庭教育的学习;也不要只看到孩子欠缺的那一面而对自己的教育感到悲伤。比起孩子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更应该看到他每天进步的点点滴滴。不仅要鼓励肯定孩子的进步,也要肯定自己努力的过程,不断激励自己“我一定可以做个合格的爸爸/妈妈”从而不断提升育儿能力。


鼓励是为了让孩子不断前进,当受到鼓励后,内在动力会驱使孩子更为主动,更加努力,即使碰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放弃。

要激发内在动力,父母说话的时候要着眼于孩子能够自己控制的东西。例如,他的选择、他的行为动作,这些由他自己做的决定,而且下一次还能够反复运作。2当这些行为获得肯定,受到鼓励,再碰到问题时,他就会重复实践,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06 与孩子交流以鼓励为主,需要关注这4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