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随笔

不能再这样信马由缰的写了,还是要限定一定的范围,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一些问题。问题也许就是这样,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就自然的发现了方向。在你没做之前你可能有些迷茫,找不到方向,但当你开始做了,方向自然就慢慢的清晰了。我记录的都是我的一些零碎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也都是来自于所看书给我的启发。但他们都是像原石一样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积累建筑材料的过程。不管好坏,是否用得到先积累起来再说。随着积累的增加,自然就会显现出一定的规则。我现在的想法就是要把我的想法在大类上归归类了。同时对自己欠缺的东西再重点的补一补。

从这个月起开始要多读一些中国历史和国学经典了。虽然我自认为很爱国,但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还是太少了。对国家要有信心,但这个信心不应是盲目的,应该是建立在对自己国家文化与历史的充分了解之上的。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没有根据的。越是了解的多了,越是觉得这四个自信说的对。

今天开始学习钱穆老先生的这本《中华文化十二讲》。

自从上个月开始看老先生的书就喜欢上了,他不是讲具体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在变化中去寻找不变的东西。让我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历史中的一面。这也是为什么又勾起了我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原来以为我都知道的差不多的东西背后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下面还是顺着老先生的书捋一捋吧。

讲述文化,必从两方面入手。一则文化千头万绪,必从其各方面各部门分别探究,而认识其相互汇通,以合成一大体系。二则文化非一成不变,必从其历史演进中分别探究其随时因革损益,以见其全体系之进项与其利弊得失、长短轻重之所在。

老先生看问题看整体也要看局部,看到不变也要看到变化。看问题的视角与维度都是我学习的,从小到大,从变到不变,完整的捋一遍才能更好的建立对整体的正确认知。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人生实各有一大责任、一大使命。若我们知得有此大命在身,自然会无朝无夕、无作无息,而此心常主在此。常动即常静,常静即是常动。动静一致,使此生命永恒圆满,无亏欠,无间断。此乃人生最高境界,亦即人生最高理想。

老先生的文字太难打了,拼音根本联想不出来啊,还得挨个挑。

读经典才知道我想到的问题先贤们早已思考过了。一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说的不就是自我实现吗?看来从古至今我们人类思考的问题都是相通的,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在我们没有解决生存问题时,我们首先想的是怎么生存,但当我们生存无忧时,就要思考精神上的需要了。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现在的积极心理学说的不都是这个嘛。中国对君子的定义好像非常的广泛。圣贤如果是神一样的存在,那么君子就是我们身边贤能的真实的人。你的责任或是使命可以很宏大,也同样可以很实际。这让我又想到一个词立德。君子不就是一个追求立德的人吗。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圣贤,但我们最起码可以成为一个有自己原则的人。作为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的一个确定性存在。对成为君子的追求,不就是一个发现自己使命与价值的过程吗。如果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会为之而奋斗,不辞辛苦,以之为乐。生命无法做到永恒,但追求可以。

成为君子是种追求,为了使命也是追求,但只有先有了对于使命的追求,才成就了你对于君子的追求。君子是因为你做了相应的事情才可以被称为君子。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那么我的命是什么呢?我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我只有问明白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我希望成为的君子。对于使命的追问,是建立在对世界客观认知基础之上的。所以儒家才有了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一点点的找到自己的使命。人的能力有限,你走到那一步并不重要,坚持不懈的对于真理的追求才是重要的。只做到修身可以是君子,做到齐家也是君子,治国,平天下也是君子。君子是种追求,而不仅限于他做了什么。君子更多的是对于自我的一种约束。

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话,我们的一生与他人无关,更多的还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怎么要求自己。我们是孤独的,就算你处在人群中,你在内心也只有你自己一个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6月2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