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西瓜温度湿度管理

2 西瓜大棚的温度管理

大棚内温度主要靠开启通风门进行调节。

2.1 缓苗期温度管理

定植后5~7d内, 尽量提高气温和地温, 力争白天保持在22~28℃, 夜间不低于12℃;气温高的晴天8:00南门开1/3、北门开1/4, 下午3:00关门;阴天一般不开门, 如遇连续阴天7d以上, 中期中午可开门通风2h, 便于通风除雾。不浇水, 以防降低地温, 促进缓苗。

2.2 伸蔓期温度管理

缓苗后随着植株生长, 通过通风调节棚内温度, 一般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0~28℃, 夜间温度控制在10℃以上, 便于西瓜伸蔓发根, 稳健生长。具体操作是一般气温高的晴天, 上午8:00南门开1/3, 11:00北门开1/4, 下午15:00关闭, 其他天气一般不开门通风, 若棚内雾气较大, 则开门通风3h。气温在13℃以下尽量不开门, 确保棚内温度在20℃以上。

2.3 开花坐果期温度管理

应保持充足的光照和较高的夜温, 不浇水、不施肥。棚内白天温度尽量控制在22~30℃, 最高不超过35℃, 夜间不低于15℃, 否则坐果不良;气温在18℃以上不关门。若枝蔓较粗、长势旺盛, 则应开门通风降温, 否则徒长, 不易坐果。

2.4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温度管理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较高的昼温和较低的夜温, 有利于西瓜的生长, 特别有利于西瓜果实糖分积累。此时外界气温已较高, 要适时放风降温, 开启通风口, 加大通风量, 棚内气温控制在35℃以下, 防止高温伤害, 但夜间温度应不得低于18℃。

3 西瓜大棚的湿度特点

西瓜大棚内空气湿度相对较高, 在大棚紧闭不通风的条件下, 棚内空气湿度维持在80%~90%以上, 夜间甚至达到100%的饱和状态。棚内空气湿度的变化是随棚温而变化的, 棚温升高, 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风天相对湿度降低, 阴雨天气相对湿度显著上升。春季, 每天日出之后随着棚温的迅速上升, 植株蒸腾和土壤蒸发加剧, 如果不进行通风, 则棚内绝对湿度大量增加, 通风后棚内湿度下降, 至下午闭风前, 湿度降到最低点;夜间, 温度下降, 棚膜会凝结大量水滴, 相对湿度达饱和状态。在棚温5~10℃时, 温度每提高1℃, 则相对湿度可下降3%~4%, 若棚温达到20℃, 相对湿度为70%。当空气湿度高时, 土壤蒸发量小, 土地湿度也很高。大棚棚膜夜间时常凝聚大量水珠, 积聚到一定大小时, 形成“冷雨”而降落到地面, 使得棚内畦面潮湿, 从而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尽管棚内土壤表层潮湿, 往往也会缺水, 应注意及时浇水。无论是空气湿度高, 还是土壤湿度高, 都对西瓜生长有利, 但空气湿度超过80%, 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4 西瓜大棚的湿度管理

大棚内空气湿度主要靠通风进行调节。大棚西瓜生长前期因植株小, 浇水少, 气温低, 经常处于密闭状态, 所以棚内湿度较高, 经常在80%~90%, 夜间甚至达到100%的饱和状态。通风降湿往往与保温发生矛盾, 尤其是在早晨, 通风后不仅温度回升较慢, 而且夜间植株排出的二氧化碳亦随之被排出, 造成浪费, 因此, 大棚通风降湿不宜在早晨进行, 而应在中午棚内温度较高、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 结合降温、换气、排湿一起进行, 可一举多得。

西瓜生长的中后期, 棚内湿度以60%~70%为宜。较低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果实成熟, 可提高其含糖量;若空气湿度过高, 则果实味淡, 皮厚品质差, 也易感病, 栽培中应注意降低湿度。此时对肥水要求大, 并结合施膨瓜肥进行滴灌, 之后根据实际情况, 可再滴灌2~3次水, 要浇足, 果实定果后停止滴灌。应重视打开通风口排湿, 通风时间长短、风口大小应视天气状况而定, 在晴暖天气, 适当早开棚、晚关棚;在生长后期的高温季节应尽量通风, 控制灌水量, 改进灌水方法。采用地膜覆盖、塑料软管滴灌、沟灌, 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有效降低棚内湿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春西瓜温度湿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