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做人做事的随想

昨天见了Zoe姐,能和优秀的人一起聊天吹牛,本身就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Zoe姐本来是也工薪一族,由于原来公司的变故,机缘巧合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听了她的故事,自己有几点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气度影响格局。说实话,Zoe姐的前老板,不是一个适合做老板的人,虽然有些能力,但是整体气度格局不大,所以不看好。首先,缺乏对他人不信任,不信任的结果就是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不仅耽误自己的时间精力,而且不能给员工发挥的机会,限制了公司业务的发展;其次,缺乏处理事情的智慧,比如裁员,同样的结果,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有人好聚好散、未来可能却有更多合作发展的机会,有人反目成仇、结果把自己逼进了死角。

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成长环境,这些经历会不断影响他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最终融入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在思维模式的决策之下,不断地做出自己人生之中的选择。然后,这些选择所造成的结果,又会进一步成为他的经历,再次作用于他的思维过程中。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不断地汲取经验教训,调整优化自己地思维模式;而那些具有固定思维的人,则会抱守固有的经验和直觉,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过去,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生活中总是不断的出现各种悲剧。Zoe姐的前老板娘,可能就是后者,工作能力上的优秀,并不能够掩盖自己在思考方式上存在的缺陷,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就一定要觉察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这些积习,然后改变它。

三、尽可能选择那些能有积累的工作,然后做好它。年轻的时候,对于工作的选择,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想当然地觉得公司好、薪水高,就是好的工作。对于积累这个东西,工作了这么多年,开始逐渐有一些感觉。什么是有积累的工作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待:1、有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供应链——比如,通过现有的工作,我们能不能知道做好一个某一产品,怎样找到合适的厂家生产,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和认识到厂家负责人并建立一定良好的关系;2、有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比如,对于某一个产品,市场的需求是怎样的,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需要达到什么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哪些厂家来协同完成产品的生产;3、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口碑——比如,能够接触到某一类产品的对应领域的客户,通过业务合作获得客户对你的认可。能做好这三个方面的积累,无论是将来打工,还是遇到合适的机会自己出来做老板,都能有不错的前途。

四、外在压力越小反而越容易做好。虽然常言到“急中生智”,但我们更多的体会时,当我们在闲暇时,大脑更容易进入一个放松的状态,一些新奇独特的想法往往产生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或者更能把一些事情做好。相反,如果在一个压力巨大或者充满紧迫感的环境中,我们会觉得精力疲于应对,绞尽脑汁也不见得有所成效。虽然Zoe姐的创业有些被动,但好在她的生活压力比没有那么大,所以当她做决策的时候,可以更加踏实和坦率做正确的事情,因此不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去做一些盲目、甚至短视的事情。对于创业,我一直认为正确的顺序应该是,第一能挣钱,第二是能持续稳定得挣钱,第三才是扩大团队、加杠杆挣更多的钱。如果一开始就是负债累累,或者像大多数年轻为了消费过度负债,最后结局大概率会比较悲催。

最后,Zoe姐说自己可能是个不太喜欢和擅长应酬的老板。我个人觉得呢,做生意最重要的两个点就是利益和人情,大家都能赚钱就有了合作的基础,人情就是别人能够认可你这个人、愿意和你交往,所以可能的话还是建议经常走动走动。多联络客户,特别是面见,这个亲和和感染的吸引力,是电话和微信所无法创造的,一方面可加深双方熟悉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行业情况、增加挖掘其他潜在客户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关于做人做事的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