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会遭到央视怒批,歪风邪气必须予以制止

家委会又称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作为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教育。家长委员会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家长委员会代表一般不限制人数,学校可以提供他们商议讨论的场地。也可以由委员会成员自行组织讨论,议题整理记录后与学校沟通。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家委会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倒是频频爆出各种丑闻。

今日,长沙某小学家委会发布的服务通知在网上引起热议。

该通知简明扼要,就是强行摊派家长负责给学校每个教室安装空调,且要平摊电费。

一台中央空调就算1万元,每个班30个学生,每个家长至少要拿300元,可能这个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是每个班都有比较贫苦的家庭,300元对其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由于家委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好像拿到了什么尚方宝剑一样,强行摊派所有的家庭必须出这笔钱。其强硬态度让人很不舒服。

由此引发了对于家委会的打讨论,更是暴露出很多家委会打着与学校沟通的旗号,做违背家长意愿的事情,家长被逼迫着“为学校拿钱”等等弊端。,舆论的矛盾点高居不下,央视网也对其做出了评价,表示:“不能让家委会肆意妄为下去,避免其异化成少数家长与学校搭关系的平台,成为学校甩锅、绑架家长的渠道!”

环球网也做出了评价。

其实网上爆出的部分家委会的行径算不得恶劣,还有更加恶劣的。

如果家长私底下给老师送礼,很大部分的老师不敢收,这要承担法律风险的。但是如果家委会以表达心意向全体家长摊派,这样很大一部分老师拿的是心安理得,美其名曰这是家长的心意不是贿赂。但是家长们敢不交这份钱吗?他们不敢,他们不拿钱,他们的孩子就成了异类了,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针对,只能默默的拿了这份钱,交了家委会摊派下来的钱虽然老师也不念他们的好,但是他们如果胆敢不拿钱,老师就要念他们的恶。这就成了保护费了,这就成了赤裸裸的敲诈勒索了。

其次,家委会平摊收钱给老师表达心意,只有两个赢家,家委会成员和老师。原本老师单独收礼他要对所有送礼的家庭都予以照顾,而且一旦照顾不周,就有被举报的风险,家委会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平摊,对老师来说总金额提高了很多,而且需要照顾的就变成了直接跟他们对接的几个家委会成员家的孩子了。双赢。

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一个案例,某次教师节,家委会筹集资金给老师买了一台车。老师教书育人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吗?国家不给他们开工资吗?国家不给他们应有的尊重吗?其他老师看到之后眼红,就向自己班级的家委会施压。

家委会为学校干这些脏活,他们有什么好处?当然有好处,不然谁干啊。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针对20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52.5%的受访家长认为评优奖励等机会更容易偏向家委会的孩子。因此家委会也成为部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而且某些高中是重点中学的完中,初中家委会成员的家的孩子是直接保送到高中的。

原本是学校和家长沟通桥梁的家委会现在变成某些学校、某些老师的白手套了,此风不可长,必须建立一种更加有效、更加透明的沟通机制,这种暗箱操作、藏污纳垢的组织应该予以尽早取缔。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委会遭到央视怒批,歪风邪气必须予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