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摘抄•思考

        今日继续阅读华应龙的《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和大家分享几句话:①新课程通识培训,使我认识到,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好的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和协商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是一根火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只等待被点燃的火把。优秀的课堂教学乃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经历了学习过程之后,将原来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修正、补充、丰富和完善。学生和教师体验到了学和教的快乐,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②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充实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还可能改变教学路径;生成的课堂不但考验着我们的教育机智,还考验着我们的教育底蕴;③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符合教师的教学预设;④我们教学时是应该执行预设的教案,还是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呢?⑤最好的学习是从错误中学习。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而言,课堂上的所有节外生枝都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⑥生成的课堂让我们见识了学生的智慧,享受了挑战的快乐及自身成长的幸福,也让我们领悟到学生不是教师的对手,而是和教师一起缔造新课堂的伙伴。

       

      读后思考:为华应龙老师的每一堂课后认真反思进行点赞!华应龙老师不仅是一个经常认真反思的老师,更是一个喜欢研究问题的老师。“生成课堂”值得我们去反复体会和努力去践行。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不应该局限于以前的教案设计,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堂的学习效果加以“微调”,让课更加实恵。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摘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