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人生》读书笔记 04

        腾  龙

        Day45——

        阅读书籍:《我的教育人生》

        专著作者:张兴华(著名特级教师)

        阅读内容:第55-68页。

        阅读主题: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理性风范,感知的力量

        三个问题:

        1.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流派有什么特点?

        2.张兴华老师的教学主张与风格是什么?

        3.如何强化感知为儿童数学学习提供感性支柱?

        【内容摘录】

        1.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有鲜明的儿童立场。张兴华老师很早就悟出“教学要顺应儿童心理特点才能成功”的道理,他指导青年教师,常问的一句话就是:“这节课你准备用什么抓住儿童的心。”他浸润在儿童的世界里,教学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有科学的理性品质。教学,从来离不开学生的学,脱离了学的教只能是自作多情的独白和矫揉造作的表演。儿童的各种行为,最终都可以从心理层面上找到依据。围绕着“儿童学习心理”的研读、探讨、辩论、磨课等,种下了研究团队专业发展的根,生长出自身特质的枝叶茂盛的大树,慢慢成就了儿童学习心理的理性风范。

        3.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开放的专业姿态。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无外乎读书、思考、磨课、总结,培养卓越的教师靠什么?靠的是师傅的批判性思维。正是由于张兴华老师“批”的电话,才造就了张齐华老师的新版《圆的认识》,从而让我们欣赏到张齐华老师与华应龙老师同台竞上的《圆的认识》,享受到课堂灵动飘逸,随“心”(儿童之心)而为的美!

        4.小学数学儿童学习心理教学流派主张:在教学过程上,“哪里有课堂,哪里就有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在数学教学关键上,“唯有儿童的思维是不可替代的。”好的数学教学,应该舍得让儿童在思考中“浪费”时间。在教学风格上,“理性和情趣在一起才有意义。”这就是张兴华老师灵动而理性的教学风格的特征。在教学技巧上,“语言,是师生互动走向深入的润滑剂。”在教学评价上,畅导“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5.支撑张兴华老师教学主张的理论渊源是《学与教的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原理。在张老师带领下的实验研究,让每一条心理学原理都演绎成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故事,剖析提炼了其间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并突出可操作性,提出相应的策略。

        6.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合称,感、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而知觉则是事物的整体属性在脑中的反映。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打开感知的窗户,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作为升华到理性的诱因和基础。

        7.首次感知对儿童学习数学至关重要,因为对于儿童首次感知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直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兴奋,在大脑皮层上刻下印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要注意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促进感性向理性的飞跃;二要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三要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形成深刻表象;四要发挥语言的调控作用,使感知带有明确的目的。

        【阅读感悟】

        一群热衷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张兴华老师的带领下,潜心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开创了中国小学数学界颇有影响的教学流派一一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流派,令人敬佩!

        这一教学流派的核心观点是坚持儿童立场,顺应儿童心理特点。从内容立场到儿童立场的转变,让我们看到教学首先要研究的应该是人,而不是知识,因为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苏格拉底将教育的目光转向对人的重视,卢梭等人的自然教育,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以及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都表现为对于人的关注和重视。

        学习张兴华老师的“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案例,我们首先要找到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源头,知晓其酝酿、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重新阅读四本书:一是《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二是《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这是张兴华老师研究团队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三是《学与教的心理学》(作者:邵瑞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四是《儿童心理学》(作者: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两本书是张兴华老师教学主张及研究成果的理论源头。

        学习张兴华老师的“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案例,要学习和借鉴其团队成员的研究成果,多观看一些华应龙、王庆念、施银燕、顾青山、张齐华、贲友林、徐斌、蔡宏圣、许卫兵等一批名师的课堂实录,阅读他们的著作、论文等,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结合当前自身教学实践,勇于实践和创新,改造自己的课堂,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并深入开展实践研究。

        学习张兴华老师的“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与案例,还应加强对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的学习,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上多实践,多反思。如感知的运用,如何有效地调度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渠道,协同感知,促成表象的清晰等等。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2021年8月1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教育人生》读书笔记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