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第一章笔记

第一章笔记:全面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认为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对于写好一篇文章至关重要。甚至可以不用动笔,从“思考”和“准备”上就能提升写作能力。

这篇文章我就来讲讲。

一、写文章要“以读者为中心”

1.在写文章之前,最关键的是考虑写给谁看,即明确“读者定位”。而我写本篇文章的读者主要是“我”,类似与读书笔记。

2.以读者为中心就要明确三个要点:

a.写读者想看的

b.写读者感兴趣的

c.通俗易懂的

而了解读者兴趣和需求的作者,就像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他知悉读者的烦恼,可以提供给读者想要的东西、想知道的信息、想看的文章。怎样成为一个“好推销员”呢?

3.赠礼物训练

a. 了解对方属于哪种类型

b. 了解对方兴趣和需求

c. 采取符合对方兴趣和需求的方法。

通过“假设”他喜欢,然后“验证”是否喜欢,从而提高“推销”水平。

二、调动记忆

1.因为写作是大脑调动记忆的环节。记忆又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但除了职业撰稿人,一般人应该加强的是“长期记忆”。

2.怎样将短期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输出”。

看、听(输入)—“说”和“写”(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说”和“写”伴随着知识的理解和整理,从而对信息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当然更高效的方法还有“教”。通过不断的输入输出,使得长期记忆的数量增多,从而有充足的记忆资源可以调动。

三、写作要多提问

1.怎么多提问?

其实就是“自问自答”,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反复的“自问自答”正是写文章的本质—回答读者。

2.怎样“自问自答”?

想写具体一点,就问具体一点;

想写犀利一点,就问犀利一点;

想写深刻一点,就问深刻一点。

文章的风格和内容在于你怎样“自问自答”。但始终要把握以读者为中心,针对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提问,且回答得清晰且真诚。通过自问自答,我们还可以反过来预知读者的兴趣和需求。

3.“自问自答”训练

首先横向展开自问自答。(列举)

然后进行纵向自问自答。(深挖兴趣点)

四、“习惯性动作”提高专注力

注意力高度的集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心理学上称为“ZONE”区,而“习惯性动作”可以帮助我们入“ZONE”区。

1.“习惯性动作”可以是一种环境,可以是一个动作,可以是好多东西,那要怎样找到“习惯性动作”?

2.方法

a. 常规化

让写作形成习惯,早饭后写作,上班的途中写作,睡前写作,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形成“习惯动作”。

b. 找个“开关”

写时用同一个物品,或者一个简单动作,暗示自己“开始了”,我的开关是每次准备一张复印纸,所以我备了一袋。

五、“截稿时间”提升效率

1.很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我也不例外,事情基本上都会拖到最后期限时才做。而有时截止日期突然提前,那么我们完成了吗?当然完成了,而且质量并无差异。所以“截止日期”其实可以提升效率,同样它也可以用到写文章上。

2.怎样使用“截稿日期”

随意估计一个时间?当然不是,为了挥起“鞭子”赶我们跑,应该将估计时间缩短20%或者30%甚至以后缩短50%。

人是有惰性的,我们估计的时间往往是保证悠哉完成任务的时间,所以为了让我们“短时间冲刺”应该缩短时间,而且一定要给自己“完成不了就死定了”的暗示。

完成不了怎么办,人是有适应性的,多次尝试完成次数会越来越多,也会更自信。

六、充实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的意义

只有根据具体状况,切身感受,想表达的印象,这篇文章的目的等进行斟酌考虑,选择合适的表达,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当然这是我最薄弱的环节)

比如:

他转过头来,笑了。

他转过头来,哈哈大笑。

他转过头来,笑得眼睛眯了起来。

他转过头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他转过头来,露出洁白的牙齿,爽朗的笑了。

这几句话说的都是“他笑了”,但是又有微妙的不同。为了正确的表达,充实表达方式更重要,不然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方法

a. 列举近义词

b. 根据我们写作的方向,集中强化。

c. “读书”通过读我们想要写作类型的书籍,归类收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第一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