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打卡第2天 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2023-07-02

阅读内容:第1章  思维模式

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给出的实验事例: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教授公布了中期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发现你自己的车上贴了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作者分析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分别是怎么想?什么感受?会怎么做?

一、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容易用负面标签给自己找借口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把发生的事情作为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自己太差经,甚至会产生“这个世界跟我过不去。”“有人想毁掉我。”乃至“我是地球上最不幸的人。”等等悲观可怕的想法。这种悲观可怕的想法就是他们给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人生贴上了负面的标签。不要小看这种标签,它带来的心理暗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个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负面的心里暗示,那么他会被这种暗示左右,从而使自己的发展受限。例如一个人因为做一件事情不顺利,就产生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等负面心里暗示,那么他后来做事情还是不顺利的时候,就会慢慢的接受自己真的是个失败者或者傻瓜,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奋斗、努力这些事情与自己无缘,反正做什么事情也不会成功,也就放弃奋斗了。你看,这个人就是被自己的负面心里暗示毁掉了。所以,很多人都说:“你最大的敌人其实是你自己。”

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因为做事情不顺利,从而产生对自己负面的消极的评价,这就是给自己贴了一个不好的标签。多次的在这种标签的暗示下,自己终究成为了标签暗示的样子。慢慢的,这些负面标签就成为自己做事情不成功、自己不努力奋斗的借口。他们会产生:“反正我是一个失败者,我的能力不好,做什么事也不会成功,就不浪费那个时间和精力了。”其实,当看到别人成功时,他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自己内心还是有一些失落的。但是过了几天,他们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等到下一次有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他们又会用“能力不行”等借口推脱、逃避。如果避无可避,也不愿意尽力去做到最好。

由此可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者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要对事件进行冷静客观的判断和评价,既要能分析出问题所在,也要能够清醒的衡量事情的大小和影响力。不要悲观的放大不良感受,导致自己对事情出现错误的评估。例如开头的事件,这种类似的事情极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这的确是很槽糕的一天,但是绝不至于让我们产生:“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或者“生活是不公平的,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等等过激的想法。

其实静下心来,冷静的想想,就是一次考试不满意,还有半个学期的努力时间,好好学习,期末赶回来不就可以了吗?不就是一张罚单的问题吗?交清罚款,下次一定不要违规停车就行;好有的电话没有打通,可能他有什么事情耽误了接电话而已,过后再打一次,顺便关心一下朋友,这不是很好吗。这些事情并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更加不是可怕的灾难性事件,何至于因为小事情而产生悲观的想法呢?再说了,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这些小事情组成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每件事情都这么悲观,那么这漫长的生活过得真的是非常非常痛苦的。 

其实文章开头给出的事情不是最槽糕的,还有更槽糕的情况,例如这是期末考试,车辆被毁坏或者是真的被朋友拒绝。这些事情也完全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固定性思维模式的又该如何面对呢?

这给我们一个提醒:要拒绝和负能量的人在一起。

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积极面对

   看过了消极悲观的人,我们应该不难想到成长性思维模式的人是如何应对的。他们会找出考试成绩低的问题所在,然后努力学习,争取在期末考个满意的成绩;他们会记得下次不要违规停车;他们会想到朋友今天遇到什么事情了呢?打电话关心一下。

写到这里,我发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其实就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他们遇到困难或者不顺心,因为思维模式不同,他们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一切。那么这样的人生注定是积极的人生,他们会吸取经验、抓住机遇、积极挑战,更容易获得较大的成功。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他们也愿意为了获得成功而努力奋斗。

三、不能简单的将人用两种思维模式分类

人其实还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用固定性思维和成长

型思维来将所有的人分为两类。这样就会造成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非此即彼的。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的人生也就简单的分为成功或者不成功。但是面对复杂多变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不能用成功和失败来定义,这显然也不是本书作者的意图。作者是希望通过分析两种思维,能用成长性思维的方式来帮到更多想要获得成功的人。

我用第一章后面测试测验了自己,我确定我是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但是我发现我在思想上是认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观点,但是在行动上更偏向于固定性思维模式。我想很多人应该和我是一样的,思想上能认识到不足,但在行动上却又不敢冒险。想想自己如果面对文章开头那种槽糕的情况,我会闷头大睡,陷入情绪内耗。只有等待情绪稳定了。才会处理后面的事情。事情发生了,理智告诉我这不是什么大事,我需要积极面对,但是我的情绪告诉我,这些事情让我很难过很不开心。我只能顺存心情。等情绪过后,也许会冷静处理。

都是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这就要说到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成长的差异了。一个人的天赋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等方面决定的,这是一个人出生的起点,但这不是终点。如果他在后天的成长环境、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等不能够很好的激发他的天赋,使天赋沉睡,或者是因为一些不当措施扼杀了天赋,那么最终也是白白浪费了先天好条件。伤仲永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实上,我们作为人的很多能力和技能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所以,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先天平常,那么后天就要更加努力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身成长》打卡第2天 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