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提倡新时代孝道的佳作——家庭道德教育读本《行孝》赏析《潮州日报》2022年6月12日刊发。

一部提倡新时代孝道的佳作——家庭道德教育读本《行孝》赏析

《潮州日报》2022年6月12日刊发

  □ 李武雄

  今年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家庭道德教育读本《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该书作者,是《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的作者、潮州籍的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余源鹏。该书的撰写出版,体现了潮人“忠孝友亲”的优良传统。

  都说百善孝为先,但孝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常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就我近五十年的观察来看,不少人对孝道还存在理解的片面性、分散性,缺乏主次和顺序,甚至还有曲解。之所以会如此,一是因为对于如何践行孝道,目前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宣传和法律的规定都没有给出详细的规范指引,二是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以及儒家的《孝经》等经典作品明显存在封建统治思想和伪善、不合人伦的地方,与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合。更何况不少人甚至连孝敬的对象以及孝敬的方式都没弄清楚,就更别说如何行孝了。

  余源鹏老师显然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他经过八年的研究,紧贴现实生活和法律法规,秉承公平公正、男女平等的原则,引经据典写成该读本。该书分“二十四孝的分类与新解” “孝敬的对象”和“孝敬的方式”等三章,在先对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进行务实新颖的阐释后,系统阐述“人为何要行孝” “该对谁行孝”以及“如何行孝(孝敬的方式)”等三个孝道的核心问题。

  在阐述人为什么要行孝后,作者首创性地给孝敬的对象圈定了范围——就是自己的生养人,而不一定只有父母!因为生是父母亲,养却可能有不同的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孩是“谁”带大的。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该孝敬的人。书中指出,要对生养人的付出有个公平合理的回报,要懂得养恩大于生恩,懂得时间、体力、精神的付出大于资金的付出等等!这部分内容明确解答了“该对谁行孝”以及“该对谁行孝多一些”等两个重要问题。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孩子从小由养父母养大,等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他的亲生父母跑来相认了。这时候,不论他的亲生父母是否给他亿万家产,他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根据自己成长过程中(不是成人之后)双方父母在时间、体力、精神和资金上的付出比例,来确定将来他要孝敬谁多一些。

  对于行孝的时机,该书也明确指出,践行孝道是伴随人成长从小到大一生都该做的事情,在生养人年老而需要赡养、扶助、侍疾之前,子女都需要从小感恩并在不同人生阶段力所能及地行孝。

  接着作者从主要到次要、从精神到物质、从一般情况到特殊情况,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撰写了孝敬的十二种方式,并适当摘用《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古籍中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句进行同步诠释。这十二种孝敬的方式,依次是:感恩而敬爱最重要(感恩、敬亲);良好的礼貌和态度(优待);爱护自己的身心(自爱);让生养者不操心(顺亲);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做出成绩(立业);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不争斗(友悌);赞美关心问候与祝愿行礼(娱亲);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赡养扶助是基本的义务(养亲);如何正确对待生养人的批评与顺应其要求(承责);理解与体谅是必备的能力与素养(体谅);建立良好沟通方式与如何进行劝谏(劝谏);慎终缅怀而追远(善后)。对于孝敬的方式,该书阐述全面系统,逻辑严谨,创新观点多且实用性强。普通人看书理解后,只要有了感恩之心,那么大多数孝敬的方式还是不难做到的。

  对于困扰许多家庭的如何对待父母财产分配的问题,该书也有充满正能量的论述:“如果我们生长在相对贫困的家庭,养育者能把我们养大就已经耗尽了毕生的心力和积蓄。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们所要考虑的,不是养育者给予我们兄弟姐妹资源的不公平(因为本身就没什么资源和条件),而是我们该努力为家长做些事以减轻家长的体力和精神负担,长大后多给予生养者以物质的回报。……人出生来,本就一无所有,是养育者抚养我们成长。资金和财产,本来就是父母或养育者所拥有的,可能是他们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可能是他们辛勤劳动得来的,也可能是依靠智慧和机会得来的,他们可以决定自己花费,可以捐献出去,也可以分配给某些子女。只要家长尽了抚养我们的义务,作为子女的,应该觉得生养人怎么分配都行,只要他们开心就好。”

  令我称道的是,该书的撰写秉承公平公正原则,立足于父母的生育养育与子女的感恩回报相对等,同时也提倡养育者的关爱和子女的敬爱相对等,充满爱的正能量。该书行文亲切清晰,简明易懂,老少皆宜,是一部提倡公平对等的新时代实用孝道力作,一本很适合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使用的参考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部提倡新时代孝道的佳作——家庭道德教育读本《行孝》赏析《潮州日报》2022年6月12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