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格行为模型》书评:习惯来自情绪而非天数

“每一颗美丽的珍珠,其实都是蚌包裹好的痛苦与刺激。” ——《福格行为模型》

你好,感谢关注《无忧在读书》的专栏。“开卷有益、读书无忧”——我是荐书人无忧,今天在读的书是《福格行为模型》(作者: B.J.福格,译者: 徐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格行为模型》

从厚度和好评看,这本书都“过誉”了。

知识数据化、智慧模型化,是很好的方向,能带来跨界赋能。但这本书用冗长的文字,兜售着作者的主观感悟,并没有简洁、清晰地阐明方法,非常浪费读者时间。

当然,译文的啰嗦并不能否定福格行为模型的价值。让我们长话短说:

本书价值点一:

福格行为模型:B=MAP

B是(Behavior)行为,M是(Motivation)动机,A是(Ability)能力,P是(Prompt)提示。

福格行为模型,是说一个人做一件事,必须有足够强烈的动机、足以胜任的能力,有效的触发锚点,三者同时满足,行为才会发生。

尽管作者把公司从B=MAT进化成了B=MAP,个人觉得“触发”比“提示”更贴切。

举个简单的例子:

阅读《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行为)=看到新书排行榜推荐(动机)+有钱购买本书(能力)+收到电商平台的销售链接(触发)

中国人其实很容易理解,借用宗教的术语就是“成=信+愿+行”。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信念,有愿力,有行动。

本书价值点二:

习惯养成法则=A+B+C

这个公式,是快速养成习惯法则。

ABC三个字母代表:

A:锚点(Anchor),一个预定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锚点是一个提示,提示你行动。比如:清晨闹钟响起。

B:行为(Behavior),一个你想要养成习惯的行为。比如:听到闹钟响起起床,对自己说“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C:庆祝(Celebration),让你产生积极情绪的行为。比如:听到闹钟响起起床,对自己说“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对着镜子感恩微笑。

福格说,“如果你只能从这本书里学到一样东西的话,我希望是:为你的微小成功而庆祝。

本书价值点三:

好情绪创造好习惯

坚持21天就能培养一个好习惯,记得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重复创造习惯”,执着于养成习惯所需要的行为重复天数。福格研究发现,只要人们对一种行为产生强烈的积极情绪,用不了几天就能形成习惯。不是重复创造习惯,而是情绪创造习惯——习惯来自情绪而非天数。

说到情绪与习惯的关系,我喜欢书中“珍珠是怎样形成的”这段借喻:

“珍珠的形成,是因为蚌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然后分泌珍珠质,一层一层地把刺激物包裹起来,即成珍珠。如果诗意地来说,每一颗美丽的珍珠,其实都是蚌包裹好的痛苦与刺激。

生活不易,如果你能直面且转化掉每一段坏情绪,人生会灿若珍珠。

不推荐大家再去看原文,太厚。希望这几个价值点能节省你的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福格行为模型》书评:习惯来自情绪而非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