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核心素养落地,十里中心开始跨界

吴晓玲博士在《田园牧歌》中写道:芬格兰的传统是小学教儿童,中学教学科。芬格兰小学教师按全科教师培养,课程综合化在芬格兰小学不仅是常态化,还呈现浸润性的普遍化。因为课程综合化是人类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每个人的呼吁,意味着主体存在状态的改变——生存视域的拓展,认识视野的连续以及知识之间的融通。他们跨学科综合学习既有短期研究形式,也有较长时间的主题课程形式,要求于学生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探究和调查式学习,从而实现为芬格兰的未来而教的教育目的。

正是基于对世界教育方向的把握,加上对现行分科教学带来的弊端的反思,以及如何借用丰实融合的课程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求索,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中心学校申报了市级课题“科学与语文学科整合路径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得以立项,并于2017年12月20日开题研讨。市教研室江龙林主任、区教研室佛六一主任、十里中心学校马刘杰副校长以及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开题仪式。国家级科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得主、课题组负责人之一胡芳芳老师代表课题组做了开题报告,她从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现状及突破、条件分析、成员及分工、主要研究阶段及成果形式六个方面,全面而具体地进行汇报和交流。胡老师引用有关人的发展“剪刀差”理论,认为人在某个方面过度发展会抑制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的不和谐、不平衡会必然带来成长隐患,因此呼吁健康、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而通过确定语文和科学融合的基点、探讨有效整合的策略,通过项目学习和主题研讨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从中培植科学精神、充实人文底蕴。同时也希望借助课题研究拓展老师开阔的课程视野,锻炼敏锐的课程眼光和灵活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的全科教学模式。胡老师报告中也回顾了十里中心学校在申报该课题之前的一些初步探索,比如科技节中科普说明文的习作指导,科普阅读手抄报,科学小调查报告与分析等,展望今后能探究出基于学生立场的可推广复制的项目与主题,最终指向人的和谐、全面、持续发展。

中学高级教师、安庆市儿童阅读研究与推广中秘书长、课题组负责人之一汪琼老师执教了一节科普童话《露着衬衫角的蚂蚁》推荐课:《小昆虫,大世界》。汪老师借助精心设计的一套学习单、通过讲故事、作比较、促思考等方式,让孩子不仅感知科学知识的神奇,还能触摸小昆虫伟大之处,从而激发对科普童话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汪老师说,相对于以往整本书推荐课,基于学科整合的推荐课,她更注重学生思维力的培养,比如浏览捕捉关键信息,对有落差的信息进行比较,引发反思,从而训练学生的思辨力等。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积极参与课堂,还享受这样不一样的课程。

江龙林主任对此项课题及开题,以专业而激情的方式点评,他说:“我对此项课题充满期待,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我有六点想法,第一:选题内容视角新颖;第二,研究设计立意深远;第三,梯级目标预设清晰;第四,技术线路非常清楚;第五,研究团队青春睿智;第六,研究单位气氛浓郁。同时我也有四点建议,第一,从学生成长、体验角度拉伸研究立意;第二,降低研究立场,基于儿童本位、学生立场;第三,具体凸显如何整合与跨界;第四,整合校本课程及活动,由老师意识向学生、家长、学校乃至社会渗透全人教育。”佛主任也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同时申报区级小课题,比如科学实验与应用文写作整合研究等,作为市级课题的支撑与呼应;第二,积累课题研究资料同时做好课程整合建模,为后续各科整合提供范例。

开题仪式由马校长主持。课题组成员谢一婷、徐冬丽、朱永秀等也谈了有关课题已经的做法和未来的打算。我们相信,这样以学科融合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题研究,有清晰的研究目的和方向的实践,能将理想和制度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学与教的经验与智慧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基本价值:强大人的大脑,丰富人的心灵,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执笔人:汪琼)

你可能感兴趣的:(促成核心素养落地,十里中心开始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