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斯亲密育儿》读书笔记P1-10

“养育你的孩子”这是开篇前言中西尔斯提出了的命题,什么是对孩子的养育?如何对孩子进行养育?这是困扰很多父母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需要付出智慧和辛劳的事,认为孩子不用管自己就长大了,相信每一位都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然而很多人将孩子的不良行为、学业失败归责于孩子的天性愚笨。记得刚结婚时去婆婆,就孩子教育问题婆婆曾言:“好孩子是天生的”当时就对这番言论极为不认可。虽不曾据理以争,但在我的成长及教育观念中孩子的培育来自父母良好的品行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西尔斯的书中给我之前的教育观念带来几点新的启发。

第一,对“管教”观念的偏狭性认知。

一直以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式上主要以沟通型养育为主,比较关注孩子的思想和表达及良好性格的建立,对于孩子爸爸的专制型教养方式一度极为反感,也经常和他唱对台戏。爸爸一旦比较严厉管教孩子,我必然要维护。书中讲到管教是对孩子良好品行的鼓励,首先,父母要保持对孩子行为的敏感性,对孩子的积极品质进行及时的正向反馈。往往对孩子好的行为不予理会,对管教的认识往往停留于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惩罚,多是反面的注意,父母交给孩子的恰恰是他们所不想教的。其次,对孩子过分放任自流后出现的不尊重他人的情况,在儿子今年上小班过程中教师也有反映,要在以后养育孩子上帮助孩子学会分辨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思维。

第二,什么是依附性养育?

作者在对比了三种养育类型的优缺点后,综合性的提出了依附性养育。依附性养育可以理解为在牢固的、亲密的亲子感情基础上的塑造孩子行为的方法,其中核心是感情紧密连接的关系,方法概括为“通情达理”,目标是激发孩子良好行为的主动性。

第三,做有智慧的养育者。

跟随共度营的小伙伴在海蓝老师的带领下,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智慧父母学习,养育孩子并不是不学而能的事,需要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需求有高度的敏感性,保持教育的前瞻性,拓展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形成教育观念的采摘能力和洞察力,进而形成自己的养育体系和养育风格。

Ø与子女保持情感联系

Ø建立父母子女之间的敏感

Ø花更多时间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不必对孩子作太多纠正

Ø对适龄行为的富有成效的理解

Ø用幽默来促进孩子的协作精神

Ø善于不被孩子觉察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第四,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后具有什么品质?

在之前我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要将儿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成功、优秀、样样全能都想过,但现在随着年龄、心境的变化及对自我的认知的清晰,越来越觉得内心的丰盈、幸福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孩子的成长是最为重要的,书中给我们提供了10个品行,为我们养育孩子提供了可以规划培养的目标。

Ø敏感

Ø信心及坚实的自尊

Ø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智慧

Ø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Ø对权威的尊重

Ø解决问题的技能

Ø幽默感

Ø不懈追求目标的能力

Ø诚实、正直

Ø健康的性意识

Ø责任感

Ø求知欲

作为父母思考如何根据孩子的禀性进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在日积月累中小步骤的进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尔斯亲密育儿》读书笔记P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