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好的礼物是对方想要但又不舍得买的东西

007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销售工作,哪怕目前还没有上手,仅仅处于立志想经商的人,都应该先从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那些看似矛盾的营销手段做起,日后才会合理看待市场上的商业行为。

本书从两个经济学原理(成本效益原则和供求关系原理)出发,再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折扣中的经济学、市场信号和心理学中的经济学去分析生活中各类商家常见的营销手段做法的必要性。

首先是微观经济学领域中这两个原则的解读:

1.成本效益原则:在会计系统中,唯有当行为所带来的效益大于成本的时候,一个人才应该启动这个行为。看起来十分简单的成本效益原则,生活中的运用却是复杂多样的。

我们该如何透过营销手段去理解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具体含义呢?我认为应该从产品的用途、属性、有效期、使用场景等方面去做分析,毕竟商家设计产品的时候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会尽量做出控制成本的行为。

因此,当我们透过营销现象去分析产品的种种特质之后,才会更加容易理解产品包装、产品广告、细节设计、促销策略等现象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这样做的好处除了可以看穿某些“猫腻”外,还能在分析现象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遇到的问题,帮助自身锻炼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供求关系,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原理,供求关系的三个现象及现象导致的经济结果分别是: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求平衡(物品价值与价格逐渐趋向一致),不做赘述。

全书讲述了很多案例,通过三个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对各种商业行为做出些解释。除了前一天讲到的成本效益原则及供求关系原则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常见和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它的概念是: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的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可能是不断递减的。场景包括:折扣中的经济学、经济市场信号和心理学&经济学的知识等。


1.很多消费场所会设置优惠门槛,而实际结果也证明设置门槛是有效的。卖家希望获得利润,买家希望获得优惠。许多人愿意牺牲时间成本耐心等待,也有些人并不需要。最终想得到优惠的买家得到了优惠,卖家也有了优惠活动并得到了利润最大化。


2.市场中的信号直接或间接反映出对手意图、动机、目标或内部情况。有些是虚张声势,有些是警告,还有些信息起到了暗示作用。我们通过观察和认识竞争对手的信号,就会有助于分析竞争者的具体情况。但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比皆是,即便掌握了充分信息,做出的决策也不一定更准确。


3.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碰撞,在这里就直接列举一些较为有趣的观点:

①经济学家总结:最好的礼物往往是对方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特征:想要,自己舍不得买;

②个人做决策、做具体行为的时候,会对群体带来影响。表现:羊群效应,盲从效应,;

③脑海中参照系的改变会悄悄改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现象:高低价对比,优劣质量对比等;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思考经济生活中微妙的经济学原理,不仅能帮助自己在市场上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认识生活中商业行为的相关结构和模式”,更能培养一种抚平消费烦恼,理性消费的观念。继《清醒思考的艺术》、《超级思维》后学了个用经济学的思维审视问题里的罗辑,很高兴自己在思维模式上又能进步一些,用胡适的话来讲就是“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3

阅读触动星级:3.5

体验收获星级:3

个人实用星级:3.5

综合推荐星级:3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好的礼物是对方想要但又不舍得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