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赏与投射 是什么需要妨碍了我们由衷给予 (2018-12-05)

今天看非暴力沟通实践手册《爱的语言练习本》,忍不住记录一些内容,并反思。

1.体会由衷给予的快乐或得到别人由衷馈赠的快乐。

让爱融入生活,意味着能够做到由衷的给予,这是非暴力沟通的核心。为了说明这一点,卢森堡博士讲述了一下故事:

在旧金山的一个汽车站等车时,我看到墙上有快告示牌写着:“青少年:请不要和陌生人谈话。”显然,这是提醒离家出走的孩子大城市的危险。例如拉皮条的会在终点站悄悄接近孤单、受惊的孩子。带着伪装的友善,他们提供友谊、食品、住所,也许还有些毒品。不久以后,他们就让这些落入圈套的孩子卖淫。

想到人把人当成猎物,我感到有些厌烦。但当一走进候车间,我的精神顿时振作起来。那里,我见到一个年老进城打工的农民膝盖上放着一个橘子。他旁边有个棕色的快餐袋,看起来刚吃完午饭。在房间另一边,有个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小男孩直盯着那个橘子。注意到孩子的目光,那个男人立即站起来朝他走去。当他靠近时,他看着孩子的母亲,用手势请求她的许可。这位母亲微笑着。然而,快到孩子面前时,他停住了,双手碰着橘子,吻了一下。然后,才把它递给孩子。

在他的身边坐下后,我告诉他我很受触动。他笑了,看起来很高兴自己的行为为人赏识。“我特别感动的是,你先吻了一下橘子,才递给孩子。”我补充说。他沉默了片刻,表情变得庄重起来,最后回答说:“我已经活了65年,如果这辈子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除非是从内心由衷地给予别人,否则永远不要给予。”


《获赠》鲁斯-贝本梅尔

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于你

而快乐。

你明白,我的给予不是

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

对你的爱。

欣然的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我无法将二者

分开。

当你施与我

我给你我的接纳。

当你取之于我,

我感激你的赐予。

——鲁斯-贝本梅尔《获赠》1978


在我搜索这首诗歌调整手机页面时,看到一伙伴间书的回复,这一内容恰到好处,我适合时宜地转了过去,借以表达此时的我心我意!由衷的感赏自己感赏伙伴!

2.是什么需要妨碍了我们由衷给予

一个参与活动者讲述: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倒杯茶来。”至于我正在做什么或是否想给他倒茶,他从未问我。我把他的话当作是要求。每次,由于害怕不听话的后果,我总是拖着脚,闷闷不乐地给他端上一杯茶。现在,他已经不在了,我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是如此忧伤。我意识到,他从未得到一杯我由衷端给他的茶。当时,我对尊重或自主的渴望妨碍了我欣然地去给他上茶。

当然,勉强自己去服从并没有满足我对尊重或自主的渴望。此刻,我很伤心,我多么希望,当时能知道如何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然后可以欣然地给父亲端上一杯茶。

3.反思:

读后我感受了由衷给予或由衷馈赠的温暖,也看到了因需要妨碍了由衷给予的遗憾,反观自己,有过由衷给予或馈赠的温暖,更需要反思是否妨碍了孩子对尊重或自主的需要与渴望。

比如:儿子的眼镜镜框坏了,我跟他说换镜框,他就不换,他是否是感到我干涉了他的自主呢?如果不说,他或许会换的快些。

比如今天,我说:外面下雨了,打着伞。他说:不打。还有天凉或天热增减衣服。等等。

我们家长的提示是影响到他的尊重或自主了吗?是妨碍了他尊重或自主的需要了吗?还是他觉得了他的自由?!

奥,想起来了,刚才的讲述中说“至于我正在做什么或是否想给他倒茶,他从未问我。”这说明“父亲”没有征求他的意见,直接说“倒杯茶来”,孩子会感觉到有点“命令”的意味。

孩子需要的是“问我是不是想……”那么,如果以请求的口吻说“你愿意帮我倒杯茶来吗?”孩子的感觉会好一些吗?!

好吧,让爱融入生活,尽可能地做到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让孩子感受到身心的自由!

感赏自己有所认识!以后,在生活中用心感悟、慢慢体会,让我们的生活拥有更多的由衷给予,并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觉察发现是什么需要妨碍了我们由衷给予 ,并尽力做到全方位地给予自由、满足需要!

加油!为了更好的明天!

加油!明天会更好!

让我每天大声心念~相信儿子:

快乐更多一点,效率更高一点;

只要自信,不要自卑;

只要积极,不要消极;

只要主动,不要被动;

只要感激,不要抱怨;

只要快乐,不要痛苦;

只要正能量,不要负能量。

相信自己,爱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双手举过头顶,掌声送给自己——明年的黑马就是你!

哈哈,开心喜悦、健康高效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赏与投射 是什么需要妨碍了我们由衷给予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