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素书》安礼章: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素书》是黄石公所作,就是那位在桥上故意扔鞋子下去,让张良捡起来并且给他穿上的圯(yí)上老人,神奇老人;素书又名《玉钤(qián)经》。

今天讲一讲其中的《安礼》这一章节:

1.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日常生活中,能够一点一滴地积累做善事,做好事,乐于帮助他人,必定是有福之人。

大家感恩与你,对你来说,最大损失也无非是知恩不报,有些失望而已;不会惹祸上身。

祸患来源于做坏事,结交恶友,爱占别人便宜,恶语伤人;得罪了人,还自以为是,强词夺理,指不定哪天就被报复了。

2.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危险国家没有圣贤之人;政治混乱,没有善良的人;大家都跑光了;剩下没逃的,往往就是环绕在帝王身边那些憋着劲儿想捞好处的小人,这伙人越乱越高兴。

孔子讲了一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就是要避开这些地方,远离鸟人,见到危险情形,赶紧掉头逃跑,不要傻乎乎站着不动。

国家危险了,君主昏庸残暴;大多数智慧之人,看看劝谏皇帝也实在劝不进,都纷纷告退,保命要紧。

比如商纣王身边的微子和箕子:

微子多次亲谏帝辛,见纣终不可谏(jiàn),便与太师箕(jī)子,少师比干商量。

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我们既然多次劝谏过了,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始终听不进去,拿你也没办法;仁至义尽,不做无谓牺牲,然后逃离了殷(yīn)国。

比干: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争谏。

比干要强谏,非要硬来,结果被纣王挖了心;一生一死。

3.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脚冷会破坏心情,也不仅仅是身体着凉而已;中国人喜欢洗脚,洗一洗脚,身体就放松下来了,就暖和了。

人都有一种体会,特别寒冷的时候,心情就郁闷;人体是需要一个合适温度;不能太冷,不能饥寒交迫,那是一股子凄凉,让内心始终有温暖感。

平时接触的人,所做的工作,接触的事情,都应该尽量快乐一些,阳光一些。

一旦有所抱怨,势必会影响身边的人;大家因为你,心情变得消沉,变得难受。

首先自己不要成为祥林嫂,遇到问题,应该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见人就说苦难之事,就说命运悲惨,除了讨厌你之外,毕竟没啥卵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喜欢听其他人抱怨不止。

一个国家,大部分人都有抱怨习惯,那么这个国家就有难了;气场不对,搞得死气沉沉,肯定强大不起来;亡国是早晚的事儿。

4.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我们的所作所为,应该遵循自然,遵循天道;这样才能够吉祥,否则就会遭遇凶险。

任何事不强求,强扭的瓜不甜;水往低处流,你偏偏要水往高处走;认为人定胜天,就是无道。

那么,什么是“有道”?

关于“道”,可以看看老子的《道德经》;整整一本书就是围绕着“道”来展开。

“道”是法则,看似不可把握,又是可以把控的方法;看似没有,实际上是“有”。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这一句中,就非常明确,从“人”开始一层一层追本溯源上去,追到最后,就是那个“道”,万事万物都应该遵循"道"。

在这句话里面"道"是什么呢?“道”就是顺应自然。

黄石老人写的书,谈得更多的不是兵法,而是为人之道,向善之法,所以张良最后能够在西汉政局混乱当中,在变天之中全身而退,全得益于老师的思想,这一章节还有: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惰织;安在得人,危在失士。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wǔ)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wǎng)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qiào)者崩,泽(zé)满者溢...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石公《素书》安礼章:福在积善,祸在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