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智慧圣经《塔木德》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千百年来,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也是举世公认的最有智慧的民族。

犹太民族不但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而且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安宁对犹太人来说只是昙花一现。

相反,苦难、迫害、残杀几乎将他们的生命之火灭绝,但更使人们惊奇的是,犹太人是世界的少数人,却掌握着庞大的资产;他们遭受了千年的凌辱,但生生不息;他们颠沛流离,却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让自己生存下来……

其实,犹太人之所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立足,这其实就是得益于他们独特的处世智慧。

也就是说,与其研究犹太人做生意的智慧、控制金钱的智慧,还不如学习犹太人的处世智慧,正是他们千年的处世智慧为犹太人提供了坚实的经商基础。

维特斯根坦说过:"在犹太人那里有不毛之地,可是在其绵薄的石层底下流淌着精神和智慧的泉水。

"托尔斯泰也说过:"犹太民族的智慧包含了永不消逝的温情与魅力,这些都是伟大的东西,就像玫瑰色的晨星,闪耀在寂寞的早晨,那是对人类灵魂永恒秘密充满激情的探索。"

《塔木德》从犹太民族的修身、交友、为人、处事、谋略等方面入手,以品质、得失、积累、顽强、善待自己、生存、挫折、善恶、精明、攻守尺度、合作、借势、变通、奉献、双赢、诚信、契约、风险、公共交往、目标与成就、享受、助人、口才、幽默、交友、家庭经营为切入点,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全面而简练地展示了犹太民族在处世方面的独特智慧。

《塔木德》以犹太民族对处世的22个方面的认识和论述为叙述方法,总结出犹太人的千年处世智慧,这些智慧都是犹太人经过千百年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些智慧在犹太人中流传甚广,也日益成为世界各民族学习和效仿的经典。

“塔木德”说: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讲的是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教育成果就还在,就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你。善用头脑,思考才能致富。

犹太人的经营理念:钱是赚来的,不是攒来的;厚利赚大钱;风险越大,获利越多;必须明白什么值得冒险;时间重于金钱。

“塔木德”说:没有哪一种行业比另一种更好。讲的是找准定位,做好本行。经商之道在于做你喜欢做的事,做适合你做的事,做你能做好的事。

“塔木德”说:没能力买鞋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的快。讲的是你的价值在于你的头脑,要善于借用别人的资源。

犹太人的经营法则: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契约是和上帝的约定: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遵守信诺讲究诚信很重要;“78, 22”法则: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合理分配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重点突破。

还有一点值得提到的是,犹太人注意饮食,因为他们相信,在后天环境对人智力的影响中,饮食的影响是显著的。

犹太人的饮食习惯来自于他们的宗教,有着严格的洁食传统,绝不乱吃东西,因为他们认为人吃进什么就会受什么影响。他们一般也都不胖,饮食结构合理。从饮食这点就可以看出,犹太民族自律的程度。

犹太人的生活哲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适度享乐,不忘道德和节俭;善于施舍;要珍惜眼前拥有的;天下没有绝对的公平;八分紧张,二分松弛:适度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塔木德说:生物中只有人会笑,而越贤明的人就越会笑。讲的是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财富的多少,权利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感恩知足,以及对待他人和生活的包容度。

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的产物,好习惯让你成功,坏习惯让你失败

万物各有其用,万不可忽视每一件小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走向成功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

超越别人,不如先超越自己。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自己动手去做,不要指望别人,祈求神灵。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能驾驭自己意志的人比夺下一个城池的人更伟大。

要明确奋斗目标,一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漫无目标的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兔子。希望完成自己所能的是人,希望完成自己所希望的是神,设定目标要脚踏实地,达到目标要尽力而为。

《塔木德》上说:“有些争论连上帝都无法裁决。”

以利泽拉比与同道们在一个复杂的律法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以利泽拉比引用了各种论据,就是不能使同道们信服。最后,以利泽拉比只能要求神来干预以证明他的正确。

以利泽拉比大声说道:“如果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这棵角豆树为我证明!”于是,角豆树移动了100尺。然而,同道们却说:“角豆树作不了证。”以利泽拉比又大声说道:“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这小溪之水为我证明!”于是,小溪便离开原来的河道,往后退了一段。

然而,同道们却说:“河道作不了证。”以利泽拉比又大声说道:“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学院的围墙为我证明!”于是,学院四周的墙开始崩裂,眼看着就要倒塌。这时,约书亚拉比喝道:“研究《托拉》的学者们争论,与你围墙何干?”

出于对约书亚拉比的尊重,围墙没有倒塌;但出于对以利泽拉比的尊重,墙也没有恢复原状,就一直这么倾斜着。最后,以利泽拉比只好祷告:“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上天为我证明!”

于是,天上传来了声音,宣告道:“你们同以利泽拉比争论什么?律法同他的观点是一致的。”约书亚拉比闻声站了起来,当即宣布:“不是在天上。”

约书亚拉比的这句话,语出《圣经·申命记》:“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

显然,此话本意应是:上帝的诫命不是世人难以遵守的,不像天上之物不可企及。那么,这句话用在这儿又是什么意思呢?杰勒米亚拉比解释道:“《托拉》早已在西奈山上给予了以色列人,我们对天上的声音已不再关心。因为上帝早在西奈山上就写下了:必须赞同大多数人的意见。”

犹太人认为,在很多时候,事实的真相往往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不同人的观点可能存在分歧,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定有某个人的观点错了,必须做出某些改变——经常的情况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犹太人智慧圣经《塔木德》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