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爱》李兰迪喊话于和伟:你是我爸,不用跟我小心翼翼地

几年前玉林狗肉节人们抵制吃狗肉,大家都在高呼不吃狗肉的时候,在我本人看来这对我的生活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我也并不关注,因为我没有养过宠物,没有体会过和宠物之间的那种亲密的感情。

换位思考我可以理解他们抵制的行为,我本人也对肉这一类没什么执念,所以虽然朋友圈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类似的抗议行为,但似乎与我毫无关系,不主动不抵制。

但《宠爱》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看法:抵制,它们不是食物,它们是有感情的生灵。

这部电影主要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方面是描述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是描述这几对男女和宠物之间的亲密感情。整体的感情色彩:又哭又笑,有爱有泪。

热恋情侣:钟汉良和杨子姗 宠物猪小叮当

曾有一条这样的新闻:某大学生网购一头荷兰猪,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成之后发现是肉猪,其猪之大,宿舍门盛不下。

无独有偶,钟汉良就养了一头宠物猪,咱也不懂猪的品种,从外形看有点吓人。原单身狗的钟汉良和对象第一次约会的时候被问到是否养宠物,鉴于对自己宠物品种比较有自知之明,怕一般人接受不了,谎称没有。

然后在双方关系发展为要登门拜访的深度时,数次遮掩到让任何人都怀疑其有猫腻的地步,最终被女朋友尾随上门,终于发现了这个别出心裁的宠物的之后,引发的求生欲拷问“你选择我还是选择它?”

后来杨子姗发现虽然小叮当是头猪,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自己男朋友眼里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和身份:朋友,家人,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代表了过去陪伴在他身边所渡过的那些共同时光,拥有的亲密感情。她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慢慢地去试着喜欢它。

爱是包容,爱是爱屋及乌,爱他就要爱他喜欢的人和东西。

不善表达的父女:于和伟和李兰迪 宠物猫呼噜

呼噜两次关键出场:

一次是于和伟定的凌晨4点的闹钟——为了和国外的女儿视频,呼噜看到闹铃即将响起的时候按灭了闹钟,然后拉起于和伟一起和远方的姐姐视频。

另一次是姐姐回国带安吉拉(呼噜的英文名)去国外,于和伟为了留下呼噜,伪装各种车祸现场:用自制的耙子抓烂抱枕、沙发,用锯子砍断购买的猫架,这些破坏的事物组合起来,呈现在姐姐面前的就是装修现场或者让人怀疑家里养了一只专业拆迁队员二哈。

于和伟演这个不善表达的父亲,女儿李兰迪和前妻在国外,跟他一直有心结,他一直担心女儿把猫带走之后再也不联系自己。

然而,回国后面对父亲小心翼翼的态度,李兰迪吼道:“你真以为我是给猫打电话的?你当我10岁?明明是你,不借着猫都不知道跟我怎么好好说话”“你是我爸,不用跟我小心翼翼地,我生气了你不会哄啊?爸爸就是要哄女儿的,你不知道啊?”

李兰迪机场安检之后,妈妈把一封由爸爸写的信交给了她,那些当面诉说不出的父亲对女儿的爱在纸上呈现出来。李兰迪冲了出来,终于和父亲面对面继续那些不了了之的对话。

于和伟也开口表述了他对女儿的爱“爸爸虽然不想失去呼噜,但爸爸更爱你,更不想失去你”,“女儿不用跟爸爸讲理的”。

当父母对子女感到亏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也许是因为父母觉得相比其他的家庭自己没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也许是因为大人之间发生的事给子女带来了伤害。

中国人是一个很不擅于表达感情的群体,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信这对父女的故事可以给陷入问题的家庭之间带来一些启发。

爱是表达,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和流浪狗相依为命的郭麒麟 流浪狗巴顿

巴顿是小区里的一只流浪狗,在此之前它有一个从事邮递员职业的主人,主人因为生病回老家休养把巴顿留给了宠物医院,它就像中国版的忠犬八公一样,一直在主人曾经路过的地方等待着他的归来,然而它并不知道它的主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突然有一天巴顿消失了,然后又伤痕累累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从此远远地躲开人们,再也不再亲近人类。直到再次遇到外卖员郭麒麟。

曾被伤害过的宠物对人类慢慢试探,最终被郭麒麟的爱感化。

爱是陪伴,是两颗孤独的心的相互慰藉;爱是耐心,是要一步一步地增强信任,缩进两人之间的距离。

万物有灵,如果你否认的话,也许你只是没发现可以和他们沟通的方式,或者你没有赋予他们灵魂。电影中的每个宠物似乎是一个个困于动物身体容器里的灵魂,它们有的包容,有的忠心,有的守护,爱以各种不同的形象、方式被它们呈现出来。

这是一部能调动人笑点和泪点的电影,里面呈现了很多生活化的碎片,总体观影经验不错。也许有空的时候,你可以叫上对象、朋友、父母或者小孩一起观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宠爱》李兰迪喊话于和伟:你是我爸,不用跟我小心翼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