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目的不是存储

感谢您的阅读



我的表妹立志要报考医学院,因为竞争非常激烈,她总是最大限度的压榨自己的时间,洗脸、刷牙,上厕所也在学习。她习惯了吃饭快,衣服乱扔,认为和别人交流都是在浪费时间。

她尽量的争取时间努力学习,但不幸的是,这种紧迫感,让她在找一件能穿的衣服,一篇学习资料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她对自己发火,认为什么事都不顺,什么人都在找她的麻烦。

她落榜了。

最近,我在还学习债,跟大多数人一样,吃饭,刷牙,洗脸,上厕所都在听音频,我抓住一切的可能,让自己多学点东西,生怕漏掉了什么。

这种状态,常常让自己有一种负罪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告别西天的云彩。

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静下心来,用外人的眼光给自己做了一个评判,自己既不是学渣,也不是学霸,好像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却没有一样能真正拿得出手。

是哪做错了吗?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罗胖说:大脑不是一个仓库,不是把知识囤积在里面就行了,而是要让大脑形成一个通讯录,知道要用什么的时候去哪里找,跟谁有什么关系。

史蒂夫.平克说:最好就是把知识与知识相互关联,把网状的思想,树状的句子,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对呀,我恍然大悟,学习不是为了存储,不是简单地囤积,而是在遇到复杂事情的时候,快速准确地调动我们已有的认知资源,应对眼前的事态和处境。

我们不能像学校那些“高分低能”的学霸,越学越傻,而是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要沉迷于自己认为很拼的“假努力”中。

我们不停的收集,标记,整理各种资料,或是参加线下课程,听分享,这些都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不是几次脑洞大开,或者是颅内高潮,然后就不知所以然了。而是要建立一套认知的加工体系,按照自己实践出来的方法,去内化提升自己的认知,然后建立自己的系统。

生活是多样化的,不是只有学习的单一维度,我们还要健康、亲情、娱乐。

不要给自己下了一个套,为了局部而陷入整体的混乱,我们要有一个长远战略的眼光对待自己,然后打造属于自己的学习系统,生活系统,工作系统。

什么是学习系统,工作系统,生活系统?

举例:学习系统。

学习系统分为阅读,写作,分享交流,参加培训…这些子系统。

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子系统。

拿阅读来说,可分为:

1:基础阅读,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2:检视阅读,是诸葛亮的“观其大略”。

3:分析阅读,是朱熹的“熟读精思”。

4:主题阅读,是苏东坡的“八面受敌”。

通过这些分级系统,最终建立一个清晰高效的金字塔式的学习系统。

而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工作系统和生活系统,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吴军提到过的J曲线理论,让我脑洞大开。

一个落后国家按照现有的舒服状态发展是没有希望的,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刚开始可能和你期望的结果相反,但是如果坚持正确的方向继续发展,过几个坎,就和你的想法一致了。

因为任何改变或者新方法一开始要打破原有的平衡,会出现一段动荡,新方法带来的结果会有一些滞后效应,坚持做下去就会看到效果。

所以学习的目的不是存储,而是找到正确的方法,坚持做下去。

总结:如何解决我们学习中的增量问题。

1:找到正确的方法。

2:建立自己的系统。

今天这篇文章,泛泛而谈,认知非常浅薄,但随着学习,一定会有所提高,期待和你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的目的不是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