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能写什么,更持续!

不知道有没人跟我一样,准备洋洋洒洒计划写一篇文章,结果就在标题处卡死了。

然后开始琢磨各种爆文标题的套路,是找关键字蹭热点呢?还是设置悬念?纠结再三,原来想要表达的内容反倒是越来模糊了。

解决办法也简单,随便起个标题。等写完全文,回过头来再改更容易些。

在撰文初始,我们误以为自己知道要写什么。但伴随着进展,很多原来模糊的观点和逻辑逐渐清晰。你会恍然,原来我潜意识里其实是这样的啊!

事情往往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才会展现出部分实相。

比起“要写什么”,“能写什么”更重要。

通常情况下,要写什么,短时间内易搞清。但是能写什么,需要更多时间来界定。

应该有很多人羡慕马伯庸或者刘慈欣这样的大咖,可以通过文字创作一个恣意入神的世界,并在现实世界里得到更好的生活。

起码,我是发自肺腑的羡慕。

据说马亲王专职写作前,是施耐德的一个工程师。而大刘则是山西娘子关电力系统的普通科员。我猜想,在原来的现实生活中,应该也和普通人一样平淡、乏善可陈吧。

这些大神如何能够展开超越现实的想象力,而又不失逻辑地严谨创作呢?

很多人也许想,索性辞职闭门创作吧。虽然机会渺茫,万一呢?万一就成为下一个大刘了呢。

其实在写作领域通常会分为两大门类:虚构写作(Fiction)和非虚构写作(None-Fiction)。

小说、戏剧等都归为是虚构写作。“虚”的生命力来自想象力。但是绝大部分想象力,往往是以更为发散的意识流状态呈现。这种漫无边际的创造力,很容易变成自己为是的个人表达;变成只有幻想、臆想没有逻辑的的表达;甚至变成纯粹的宣泄和沉溺。而这些,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往往很难创造共情,不易拓展认知边界,显得价值微渺。

所以,单从写作创造的社会价值来看,有价值的虚构写作门槛更高。

对于普通写作者,非虚构更易开启持续写作入门。

自媒体写作江湖,生态位往往决定生命力和期待值。

以我个人关注的几个公众大V来看,擅长的生态位造就地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翻出6个常看的公号瞅了瞅:连岳、刘润、六神磊磊读金庸、三表龙门阵、万小刀、卢克文。

发现他们其实有明确的手艺分类,其中时效性是重要指向。

具体可以分为两类:“提供生鲜"和"重组陈酿"。

"提供生鲜”的日更时评者大多往往都是传统媒体时代就已经积累了非常厚实的功底。对时效性、舆论潮向、切入角度、表述得体都有独到的专业素养。据说六神在做自媒体之前,就已经是新华社某分舵的时评写手。而连岳,则是在早在10多年前就在上海壹周、城市画报等开设专栏,以来信回复的方式定期跟读者就生活日常侃侃而谈。

如果要人门公众号里的日更专业选手,必须先在选题和切入角度狠下功夫。文字表述、情绪渲染反倒是可以暂放打磨的部分。能够亮出清晰且独到的态度,往往比巧舌如簧更重要。

但我倒觉得,怎样能够面对甚至享受写作。不被日更折磨变成焦虑狂,才是非常核心的本事。

而对于“重组陈酿”的作者,则更需要沉下心去积累材料,就像律师和侦探那样去拼凑好一连串的证据链。另外再加上情节描述或者传记体铺陈,一旦造就出沉浸感,很容易让人上头过瘾。

譬如卢克文先生,据说摸索好久才发现,通过时事政治链接的考据讲述渊源,是一个大多数写作者不愿下苦功的蓝海。籍此沉淀发力,一鸣惊人。这一类,往往已经有了得到提及的“从已知到未知”的知识服务的意思。

久而久之,读者其实已经养成非常明确的期待。发生了大新闻,总会去翻翻六神怎么借“金”喻今。网络焦虑泛滥,一定能在连岳那得到镇定和智慧。吃饭佐餐看点八卦,一不小心就会打开卢克文。

“要写什么”往往是片刻灵感到来的提醒和冲动,“能写什么”才是值得深思熟虑的能力圈。

就我个人来说,写作的目的在于记录“自省”。

这个自省不是自我批判,而是正面直视自己的意识。

因此,持续写是第一目标,非虚构是最容易上手的领域。

那如何实现--持续写呢?

1.和“对自己的不屑”进行辩驳。

我发现每次自己获得一个想法,总会有一个弱弱的声音。觉得这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人早已想到了。也可能就是遗留下来的表现型人格作祟。

辩驳提醒自己:放下所谓用户价值、文以载道哪些扯犊子的八股。这个阶段,用户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

2.不着急引经据典。

每次表达一个观点,总想旁证博引,找些冠冕堂皇的论据。结果找着找着,注意力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先提醒自己,就用存量素材,不要即时去搜索,能写成怎样就怎样。

3.务必断网

即便我们辟出了专门的写作空间和时间,依然会被手机推送或短信所打扰。

先删除抖音、快手、今日头条、油土鳖,逼迫自己如果要看只能上PC端使用,亲测可以有效切断上瘾控制。一旦开始写,就务必断网。对于写出一个千字左右的日常文章,不被打断极其重要。

为了真正不受干扰,就要努力为自己注意力跑焦增加可见的成本。

4.日更是锻炼持续力,其次才是写。

鉴于我本人一直都是虎头蛇尾系的高材生,每每都是想法爆炸,落笔几个字就自我嫌弃到不行。因此根本没有机会穿越成长的必要周期。对此,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注意力放在“持续”上,这个阶段写什么、写成怎样暂时都不太重要。

先开始写,尽管一开始看似没有逻辑,表达不够精准。至少先写两个观点,并把这两个观点尝试展开。

5.目的是自我观察,写作只是记录方式。

初阶,要实现持续写作建议从自我观察开始。

这样的内容表达情绪可能更加温和、如果改为时评等可能会更易被情绪和努力表达鲜明观点所左右。一旦没有办法延续有质量的作品,很容易被焦虑挫败击垮而放弃。

借助成长心理学的研习,来不断巩固每日写作精进是很好的开始。(成长心理学推荐--陈海贤老师)

好吧,这篇文章其实是我在瘟疫禁足期间随便列的标题。其实,就想尝试下,不要停下来打磨文字,看到底能够写成什么样。

另外,顺带跟自己内部不断苛责和否定的声音共处,你讲你的,我写我的。谁知,一转眼就2000多字写完了。

昨天早上,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能够一气呵成写完日更,剩下的时间心情爽朗了很多。

在新冠肺炎禁足期间,一大家子人长期困在同一屋檐下,个人空间和时间难免都会被侵入打扰。运用旁观念头的方法,我开始能够卸掉一些应激的反感和攻击欲,把注意力放到写作上来。

写作明显缓解了我这些日子的焦虑。再一次印证,消费型的快乐很容易消耗心智能量,如果再继续刷新闻、刷剧必然又会进入晚上不睡,丧到不起的恶性循环。

创造性的工作,哪怕只有一点点,都会很快荡涤颓丧,重启活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知能写什么,更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