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教官思维

这个模型,是如何让团队成员达成高效协作,关键词有:素质筛选、编织网络、横向绑定、信息冗余、联合认知。用“素质”选人:根据团队特点,选择团队必须的素质,例如组建一个设计团队,除了需要专业的设计能力,还需要灵活的沟通能力,这是基本素质。没有沟通,你的设计再专业,不能准确传递,也无法达成效果。用“关系”筛人:关系,在传统的团队管理中容易被忽略,我们很容易用能力、态度来评选优秀的人才,在需要高度协同的工作中,“关系”是衡量人才非常重要的标准。例如,我们企业内部形成了360度匿名评价体系,就是用“关系”这一要素进行人才筛选;朝“目标”行动,这个在团队中比较常见,流程短,需要分工完成总任务的团队,达成共识非常重要。

#笔记

第一,选择哪些人组成一个网络?

你要先确定团队需要的到底是哪些素质,而且要严格区分哪些素质是可以培养的,哪些素质是不能被培养的。比如,意志力是不能被训练的,只能靠筛选。相反,那些看似勇敢的行为却是可以被训练的。

第二,怎么编织这张网络?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这张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互相认可,自发地去彼此绑定。比如很多公司会优先考虑内部员工推荐来的面试者,不单是为了节省时间,更是因为,你自己推荐的人,你会更愿意跟他合作。

第三,怎么让这张网更高效呢?

尤其在这个不确定性时代,经常要面对一些突发性任务,我们今天得到的启示是:不仅不要控制信息,还要保证每个成员知道的信息都足够冗余,这也许会和信息保密制度有所冲突,但宁愿放弃信息安全,也要让大家知道足够多的信息,这样他们才能在这些信息中判断出团队目标是什么,自己又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27 教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