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大吉,越来越来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万物明朗,未来可期。
过去的事情我们已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尚未可知,能过好的唯有当下。
2024年开工第一天,想到一个话题,我们为啥要工作? 为啥要努力着好好工作? 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活着;第二,活好;第三,生命影响生命

首先,活着
曾经问一个朋友,你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他跟我回复是:活着。
当时不明白,我们不是都在活着吗?这么简单的要求,难道不能满足嘛。我想了下,对于部分人来说, 看起来简单的生存需求确实也难满足的。

曾经实现1亿小目标,流行大街小巷。对于打工人来说,一辈子基本不可能实现的。那什么时候可以挣到100w? 手里有100w。
算一笔帐,每月存5k,1年可以存6w,10年可以60w。如果10年存够100w,平均每月存8333元。
按照现在在南京的花销至少工资在15w左右,每月可以存这些。

那从今年2024年接下的10年开始,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工资持续在1w+,现在没有到40岁,问题不大。
但是到了40岁呢?40岁多呢?IT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
如果被裁员,如何可以保证再就业?
一位老师给我的解决之道是: 成为专家、资深技术人士、厉害的管理者。
好好活着吧

其次,活好。
推荐大家可以看看的日野原重明《活着》和稻盛和夫的《活法》,这里不过多说书里面的内容,以后写读书笔记的话, 

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个学生高一升入班级那年,成绩排名是班级在班级第5名, 
到高二后,考试落到了班级42名,整个大二排名在30名左右,
高三奋起直追,慢慢赶上成绩有30名,到25名,到20名,到15面,最后保持在班级前10名。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事情, 回想为啥在高二的时候,成绩掉落这么多。
第一个原因: 不明白,学习努力的意义和价值,无目标感。第二个原因: 高二文理分科后,选择了一个并不擅长的文科。
所以我的个人状态,会不太稳。年轻时可以有试错成本, 年龄越大试错成本越大,代价越大。 
对我个人而已,活好的话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有份可以付出价值的工作; 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得更好,自己不擅长的做起来,进而做的更好。 

2023年的下半年,有些像高二的那年,迷茫挣扎,给自己打分的话,只能6分。
智者说 “不下牌桌,就不存在输”。 下决心容易, 坚持难。 成长的难,就来自于那日日不间断,固定时间干固定的事情。 
努力活好吧


最后,用生命影响生命
生命影响生命,简单的讲就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一个生命体影响另一个生命体。


回归自己的12年的软件测试工作经验,让我最自豪的两段经历: 第一段经历, 1个新项目作为入职的老人,作为导师,培训带出有近10个新人,特别开心自豪的事情; 第二段经历,新的项目推广自动化过程中,也是作为先入局的人,带领14个人一起搞自动化测试,编写了2000+的测试用例。 
本人作为软件测试工程师,如果再有带人机会的话,也是需要自己先强大。先自己强大,活着活好再影响他人。 时刻准备着吧。 

2024年,开工第一天的有些想法。 保持进步,保持学习,终身成长,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