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受害者牢笼

读《重遇未知的自己》第41-55章

生命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来自我们把自己囚禁在自己设置的受害者牢笼之中。这个“小我”设计的陷阱是这样运作的:你会有一个受害者意识,即都是别人的错,别人的行为、别人说的话让你受到伤害(这里面有一种理直气壮的期待:别人必须满足你的需求),所以你痛苦。

有受害者情结的人,都是无法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的人。他能做的,就是自怨、自艾、自怜,即使知道这样做对事情本身、对自己、对他人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有受害者情结的人,其内在其实还会有一个声音跳出来,那就是:“你已经做得够好了,他这样是因为××,你下次再努力一点儿,再小心一点儿,再忍耐一点儿,多付出一点儿,再变好一点儿就好了。”

这就是拯救者的声音,它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教、劝诫、教训你,并做你忠实的啦啦队队长,给你加油打气。但是,拯救者的声音只会让我们更沮丧,更加觉得无力。

于是,另外一个声音的诞生就有必要了,因为它会带给我们虚假的力量感。那个声音会说:“那个混账东西,他以为他是谁啊?过分!你就不应该对他那么好,下次一定不能够留情。”“你就是这个样子,懦弱无能,我真为你感到羞耻。”这就是迫害者发出的声音。

指责、批判、怪罪、憎恨、埋怨——用这些负面情绪和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每一天,我们脑袋里的声音就是这样轮流变换角色,让我们陷在头脑里的对话中,作茧自缚,沉溺在负面的情绪和思考中。

看了这几段话,说的还真是的。现在很多人的生活就是:在家里,指责对方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对孩子,总是一种批判的态度,觉得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好;在单位会埋怨上司霸蛮不通人情,怪罪同事事情没有做好,导致自己背锅;在社会,憎恨那些随意停车,随地吐痰不将文明的人,等等。

有这样的情绪在所难免,但是总要找一个出口:愿意和这种情绪待在一起,愿意去穿越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走出受害者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