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十年(3)——在沈三年

“四控三管一协调”

回老家之后,开始频频往沈阳投简历跑面试。

与新松,兴华,三一,东软这些沈阳企业有了一年之缘。

新松比较强调学校和学历,不是985,211的学校,就必须要有硕士学历。当时想面试没机会,当然几年后又因为同样原因被拒了一次。

兴华面试起来似乎没什么难度,不过HR强调活少钱也少,对于我是否能安心工作一直心存疑虑。而我也没表现出来坚定的决心,于是就这样算了。

三一是急缺一个岗位,做专利申请的。我一听是个文职工作,没有搞技术的可能,有点不太情愿。问下是否有技术岗位,HR说搞研发要硕士。

东软在当时还很荒凉的浑南,我低估了路程,为了赶下午的面试导致没来得及吃午饭。那是我面临的一场马拉松面试。约我面试的部门在与我详谈了快两个小时,确认我不是对的人。与HR沟通后,HR非常尽心,又联系另外一个用人部门。与我又谈了一个多小时。出了大门之后都快五点了,饿得手都抖。不过对东软印象非常好,可以与我富媲美的敬业。后来做了程序员,后面又陆陆续续面了东软几个部门。算起来面了五六个部门,也算是有缘。

也有不靠谱的单位,面过一家不交五险一金的公司,给我的待遇是我期望薪资的一半。这种单位叫人面试之前都不看简历吗?何必浪费双方时间呢?

最终去了一家国企改制的小企业。老板也是没给到我期望薪资,后来又打电话来加了500。虽然没到我期望薪资,但是老板当时比较强硬,说没问题就来上班吧。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这家企业给地铁坐配套,当时沈阳正在建二号线。上班第一天就派去北京出差,跑到一个工厂里实习,学习生产流程,回来之后带工人生产,给北京那家厂子做外包。工作说忙,肯定不如富士康忙。当时在九一八纪念馆附近租房子住,每天步行二十分钟上班。期间要穿过沈铁的大库,正好赶上一台出库的车。我要是早点就能从车头前穿过铁路,要是晚点就得站着等这台车过去。于是每天跟这列车比赛谁先到,也是我当年的乐趣。

回到沈阳之后还是很爽的。富士康里住太久宿舍,见过太多半大小子,小柴火妞。我第一次站在乐购超市里,见身边挤过去熙熙攘攘的人群,深刻感受到人间烟火。那阵子跑超市买菜买水果,对农副产品价格涨跌了如指掌并乐此不疲。

在沈阳生产任务完成后,又随车产品去青岛给甲方做驻场服务。在那里成为最早见到沈阳二号线列车的人。

这份工作干了半年,想辞职是因为遇到传说中的“狗逼”。

大彬哥之前干过监理,听他在沈阳故宫看别人捞水缸里的钱和往大梁上刻名字的故事。突然有一天看到一家监理公司招人的消息,于是就开始偷偷开始面试。当时问我怎么知道这个行业的,我说朋友原来干过这行。面我的副总立马来了精神,问你朋友愿意来吗?

拿到监理的offer之后,回去就把做地铁驻场的活给辞了。监理这个工作是降薪,不过我第一年还是比较猛的,连转正,考证和年底调薪一口气涨了三次工资。当然幅度都不大,一次200,涨了三次之后跟我在富士康时候挣的差不多了。

监理的入职培训很简单,一个老员工带着我们做一次现场验货的模拟,花了半个小时就算是入门。然后就扔现场,开始“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监理工作。在现场就是走走看看,没什么活,遇到点事儿就出个文档。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也不敢说啥,反正弱电啊,机房装修啊,系统集成啊,软件开发啊,看什么都新鲜。后来熟了就开始问,一般乙方技术也不会对监理掖着藏着,皮毛的东西看看再问问就懂差不多了。

期间考了监理师证,看了不到两周一次过了。不理解公司里为啥有考几年都不过的人。我当时是为了能加薪,能当总监代表努力的。后来自己考系统集成,考了几次都没过,大概是没了这份动力。

这活一干就是快三年啊。三年时间,经历了两次岗位竞聘。每次我都铆足了劲想跳一级,可是每次都只进了一级。当然这样的速度也是可以了,毕竟每年只能有一半的人可以晋级。但是太想通过努力挣钱了,进一级才200块,每年沈阳要调一次社保缴费基数,每年都要多缴六七十的。合着努力一年月薪才能多一百多,连顿串都撸不爽。

监理这份工作,对技术要求不高,对人情世故要求比较高。懂不懂工程,会不会技术,并不会影响甲方评价,如果殷勤会说话,甲方就会很赏识。稍好一点的方面就是跟着项目跑,各行各业都能接触一下,如果接一个大项目,还能跟比较强势的甲方见见世面。当年给交管局,交警大队,公安厅,卫生厅,医院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做过项目。算是多认了几家门。对于沈阳土著,这种长见识见领导的工作自然不错,对于我这样不擅于交际又没啥人脉要经营的,简直是种负担。

花了三年时间才明白一个道理,监理这工作根本不看监理工程师技术能力,而是老板的商务能力。有的项目现场没有监理一样可以做好,扔了监理无非就是挣钱时候过得去。而且这份工作对提升技术能力非常有限,当年跟公司里公认技术最好的监理工程师讨论过机房配电的三相五线制,发现他说不清。我后来跑到现场,蹲着配电柜前看十分钟,就捋明白。当时就很震惊,这才不是我要的工作。

后来公司在本地的业务饱和,需要去外省市拓展业务。老板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老员工自然是躲着这种活,我们这些人就悉数派往外地,还不给加工资。本来做监理就是不挣钱,干下去无非就是比较好混。一旦工作辛苦起来,大家自然是不愿意做下去了。加上公司里人际上一些鸡毛蒜皮,觉得这份工作并不好。

最可怕人的惰性是会一点点儿的增长的。初到公司第一年,就想进步挣钱。努力两年之后,发现不过如此。这段时间里,下了无数次决心要看书学习,很多时候也就开个头就不了了之。细想起来,这些零碎时间加一起也很可观,真连续下来能学会不少东西。到最后我也开始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后期的工作一直是在医大一院,和做软件的几家公司熟悉起来。想起谋个后路,问现在的开发和运维都是怎么入行的。大多数人毕业就做这个,或者毕业没几年就转来做这个。我打听到最晚转行的是29岁。

我29那年,也决定转行做程序员,再不做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这三年,工作上长进不大,不过人生的大事解决一些,比如买房结婚,算是在沈阳扎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十年(3)——在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