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院

      已经太久没有回老家了 ,不知道老家的院子成了什么样子?房屋还牢不牢固?院墙有没有塌掉?

        记忆中老家的院子不算大,但是特别温馨。三间北屋用来住,面积相对大一些。一间西屋用来装喂牲口的草料,两间西屋用来成杂物,面积都很小。还有一间东屋作为厨房,另一间东屋作为牲畜棚,面积相对来说比西屋大一点。在东西屋之间还盖有一个小仓房用来盛粮食。在北屋的窗前空地上妈妈把它拦起来种上了蔬菜,在大门到院里的廊上架起了南瓜秧,在院子里搭起丝瓜架,还有石榴树,无论什么季节,院子里都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小时候在收获棉花的季节,我会跟着妈妈到屋顶晒棉花。有一次在屋顶和妹妹跑着玩,差一点从屋上摔下来,吓得别家晒棉花的婶婶大声招呼妈妈注意我们。在玉米成熟的时候,也是要把扒好的玉米放到屋顶晒干才能脱粒的,那时候在提水的桶上栓上绳子,一点一点的把玉米提到屋顶。爸爸把我和妹妹放到桶里,一起提到屋顶去玩。等到玉米晒干了,就再这样把玉米全部弄下来,把屋子尽量空出来,全家用木棍去敲打,最后再用手把每一个玉米的粒脱干净。那时候不像现在什么都是机械化,干农活基本是手工的,所以每到秋收或者麦收的季节,人都会很累。

      离家已经二十几年了,原先还会陪父母偶尔回去看看,但是自从母亲去世,回去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即便回去了,也是在婶婶家吃饭,因为两家离得远,也并不曾专门去看过那个小院。

        记忆中的它依然还是原来的样子,记忆中的家充满了烟火气。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靠着辛勤的劳动把七个子女抚育长大,期间的辛苦可想而知。每当我觉得自己被生活的重担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我成长起来的小院,想起父母的勤恳辛劳,然后就再次浑身充满力量,继续奋斗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乡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