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孩子,赵爱锋,焦点中级二期,坚持分享第478天,2018.05.06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接纳不完美的孩子,是天下父母的必修课》,文中说: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长眼中,孩子都是有缺点的,十全十美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话说得不错,生活中,总能发现自家孩子缺点的家长还真不少。前几天,我也犯了这样一个错误,那几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天天瞅着女儿的床跟她较劲。不停地数落她床上有书本没有摆放到书架上,床上有随手乱扔的玩具,怎么写作业的笔,也会放在床上呢?数落久了,还真的很生气,有一次,我还拉着女儿的手,非让她到我家对门看看,人家是个小男孩,屋子整理的都井井有条,你还像个小姑娘家吗……接连三四天,都没给女儿什么好脸色。有一天中午,我上完最后一节课,疲惫不堪,就到五福泉羊肉馆,买了两碗羊肉汤,省的回家再做。一进门,女儿看到我就赶紧把我手中的羊肉汤接过去,并且对我说,妈妈你好爱我呀!看到女儿活泼可爱、乖巧懂事、不计前嫌的样子,我的内心里忽然有了一丝自责,我怎么就看不到自家女儿身上的优点呢?一张凌乱的床,就让我把女儿全盘否定了。

文末留言区一位读者说:小时候本来特别喜欢上学,才五岁就哭着死活赖在教室不走。后来上学后,每次回家后,爸爸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书包打开,翻出作业本,仔细地数着红叉,根据红叉的数量用皮带抽打我,再出题让我做,做不对继续打。就这样,把一个本来爱学习的孩子,培养的既笨又恐惧学习。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爱学习是孩子们求知的天性,孩子没上学前,看到家长在家中做什么事,总是想上前帮忙,看到别的小朋友,背着书包上学校,虽然没到上学年龄,也吵着要背书包,这些迹象都表明,孩子生来是不怕做事,不怕学习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学习新知,且有了可以玩耍的伙伴,可为什么越上学越觉得学校生活无趣?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兴趣呢?是急功近利的老师?还是急于求成的父母?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是先让孩子学会做人?还是让孩子先学文?记得弟子规中有这样几句话: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的先贤在经典中明确说明,先让孩子修养美德,然后再学习知识。一个孩子有了良好的自身素养,比有优良的学习成绩要重要的多,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孩子的美德,就犹如树的根、茎、树干,而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艺,就如同树上的花和果。如果一棵树,不能深深地扎根于大地,却希望这棵树能够结出繁茂的果实,真的是舍本逐末了。

真为这样的孩子心痛。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可不被父母接纳的孩子,就成了折翼的天使,他们变得自卑、胆小、懦弱、没有安全感。一个人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心理、习惯和思维方式,不知不觉渗到骨子里。这些甚至会伴随他一生,影响他一辈子。

文中有几句话说得很好,现在分享给大家:

这世上你不是完美的父母,就别去苛求孩子完美。孩子之所以成长,就是在不断改善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欣赏孩子,赵爱锋,焦点中级二期,坚持分享第478天,2018.05.06)